[发明专利]一种两段式强化脱氮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58235.7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1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邹伟国;朱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强化 城镇 生活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式强化脱氮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将低碳氮比污水依次流经吸附区和沉淀区,吸附区内加入无氨氮吸附剂,并对无氨氮吸附剂进行搅拌,形成含氨氮吸附剂,含氨氮吸附剂随水流动至沉淀区内,含氨氮吸附剂沉淀至底部,并输送至解析池,解析池对含氨氮吸附剂进行解析,形成无氨氮吸附剂,并将无氨氮吸附剂输送至吸附区内;经沉淀区流出高碳氮比污水进入生物脱氮段。本发明通过在生物脱氮段之前设置吸附脱氮段,增大了进入生物脱氮段的碳氮比,其中,吸附脱氮段通过设置循环使用的吸附剂,进行持续的吸附脱氮,在不投加外部碳源的基础上,可强化传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效率,减少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两段式强化脱氮的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使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 气,是目前利用最广,研究最多,被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生物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硝化菌增长缓慢,需要的反应时间长,因此处理过 程的氨氮负荷低,处理设施庞大,虽然新的生物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反 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 决上述问题。
传统的生物法脱氮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首先,传统的生物法脱氮工艺,需要投加外部碳源以满足厌氧硝化需要 的碳源,常用的方法是投加甲醇、葡萄糖或发酵物质等外部碳源。进水碳比 低的污水处理厂,生物段脱氮效率低,需要通过外加碳源以提高脱氮效率; 为了保证氨氮达标排放,一些污水处理厂末端还会增加反硝化深床滤池等深 度处理工艺脱氮,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会增加建设和运营费用,且深度处理工 艺通常碳源不足,也需要大量投加外部碳源。投加外部碳源会增加污水处理 的间接碳排放,传统的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脱氮方法急需进行改进。
其次,氨氮既是一种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传统的脱氮方法将氨氮最 终转化为N2去除,没有将氨氮回收利用,浪费了氨资源,急需开发一种强 化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去除污水中氨氮的同时将氨氮回收利用。
最后,由于硝化菌增长缓慢,需要的反应时间长,因此处理过程的氨氮 负荷低,处理设施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式强化脱氮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首 先,通过控制进水碳氮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生物脱氮法需要大量投加外部 碳源的问题;其次,基于控制进水碳氮比的基础上,实现氨氮回收利用;最 后,基于控制进水碳氮比的基础上,降低了生物脱氮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段式强化脱氮的城镇生活污水处 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吸附脱氮段:将低碳氮比污水依次流经吸附区和沉淀区,所述吸附区内 加入无氨氮吸附剂,并对所述无氨氮吸附剂进行搅拌,形成含氨氮吸附剂, 所述含氨氮吸附剂随水流动至所述沉淀区内,所述含氨氮吸附剂沉淀至底部, 并输送至解析池,所述解析池对所述含氨氮吸附剂进行解析,形成所述无氨 氮吸附剂,并将所述无氨氮吸附剂输送至所述吸附区内;
生物脱氮段:经所述沉淀区流出高碳氮比污水,所述高碳氮比污水依次 流经硝化反应区和反硝化反应区。
优选的,所述吸附区内水力停留时间为10min~2h;所述沉淀区内水力 停留时间为10~30min。
优选的,根据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确定所述无氨氮吸附剂的投加比例,当 原污水中氨氮浓度X mg/L,无氨氮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Y mg氨氮/g,则无 氨氮吸附剂的投加比例为(X/Y)g/L。
优选的,所述吸附区内设置有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解析池为单级或多级串联。
优选的,所述解析池连接有高浓度氨氮回收利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8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随手吸尘器及其尘气过滤组件
- 下一篇:一种无缝镍铝复合粉芯丝材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