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55494.4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9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海;刘婉玥;胡可;苏新国;周小伍;毛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预应力 拼装 桥梁 承载力 计算方法 | ||
1.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体外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梁的变形协调条件,由式(1)计算获得节段接缝未开裂前,线弹性受力阶段体外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记为未开裂阶段应力增量Δσce:
式(1)中:
Ep为体外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c为混凝土梁的弹性模量;
L0为节段拼装桥梁的跨径长度,Ic为未开裂梁的截面惯性矩,M为弯矩设计值;
e(x)为预应力钢筋对截面的偏心矩,以x表征梁长坐标,x从0至L0变化;
步骤2、基于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的使用功能和设计的可靠度指标,对结构全过程非线性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节段接缝处开裂转角θ;
步骤3、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节段接缝处开裂后,根据塑性铰截面转动位移几何关系,由式(2)计算获得的开裂后体外预应力钢筋的伸长量ΔLcp:
ΔLcp=2(dp-c)sinθ-(Lc+L0)(1-cosθ) (2)
式(2)中:
dp为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上缘的距离;
c为中性轴以上受压区高度;
Lc为体外预应力钢筋转向块之间的水平距离;
步骤4、根据应力应变关系,由式(3)计算获得节段接缝处开裂阶段体外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记为开裂阶段应力增量Δσcp:
式(3)中:
L为预应力钢筋全长,是指在张拉端、锚固端和转向块间各段折线的长度总和;
步骤5、基于未开裂阶段应力增量和开裂阶段应力增量,依据截面内力平衡关系,由式(4)计算获得体外预应力极限应力值fps:
式(4)中:
fpe为体外预应力钢筋初始有效应力,Ap为体外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1为混凝土梁截面有效宽度;
A′s为受压区非预应力钢筋的横截面积;f′s为受压区非预应力钢筋的屈服强度;
α1为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β1为折减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β1取为0.8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β1取为0.7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步骤6、基于预应力二次效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梁体截面的转动位移,由式(5)计算获得体外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梁的相对竖向位移差Δh:
步骤7、基于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体外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梁体相协调,且无粘结体外预应力钢筋沿其长度方向的极限应力均相同,根据平截面假定,由式(6)计算获得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抗弯承载力Md:
实现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2中针对折线式体外预应力钢筋和双转向器的构造形式,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节段接缝处开裂转角θ取为0.01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54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