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4613.4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5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杜乃成;宁书鹏;秦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澄供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7/00;G05D27/02;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供水 臭氧 消毒 尾气 循环 利用 消除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二次供水臭氧消毒的水箱,水箱体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气体单向阀、尾气循环单向阀、空气臭氧浓度监测装置、水中臭氧浓度监测装置、余氯监测装置、气体循环泵、气体流量分流装置、臭氧尾气消除器、温控器、排放口、控制器,通过自动预设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控制,解决了二次供水水箱臭氧消毒的尾气重复利用延长消毒时间,尾气消除过程中能耗过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次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且臭氧分解产物为氧气,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臭氧作为一种清洁氧化剂,其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已很好地应用于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和废渣处理领域。以在水处理领域为例,臭氧可用于污水的消毒、除臭、脱色及有机物去除等。也可以用于二次供水;二次供水臭氧消毒作为保障安全用水得到广泛应用,二次供水水体消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二次供水臭氧消毒设施的使用过程中,往往臭氧投放量过大,造成大量臭氧尾气无法充分的与水体进行溶解,在水箱液位产生大量臭氧尾气,造成对泵房内空气环境的污染,目前二次供水设备运行中环境潮湿度较大,如采用材料吸附的方式进行臭氧消除,需要频繁更换吸附滤料,造成大量维护成本,所以目前二次供水设备均为通风换气的方式来外排臭氧尾气,此方法效率低且需要尾气扩散至泵房后才能通过风道排出,尾气无法集中收集,造成泵房环境内臭氧浓度高于标准值,长期以往还会对身处其中的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且排出高浓度臭氧尾气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二次供水水箱臭氧消毒的尾气重复利用延长消毒时间,尾气消除过程中能耗过大的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系统完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曝气装置(13),用于向水箱内输送臭氧;所述曝气装置通过臭氧供给管路连接臭氧发生器(11),所述臭氧供给管路上安装有气体单向阀(12);
空气臭氧浓度检测装置(32),测定水箱内空气的臭氧浓度;空气臭氧浓度检测装置连接气体循环泵(22),所述气体循环泵连接气体流量分流装置(21),所述气体流量分流装置的一个支路为臭氧尾气净化支路(A),另一支路为臭氧尾气循环支路(B);上述臭氧尾气净化支路包括连接气体流量分流装置的臭氧尾气消除器(23),所述臭氧尾气消除器连通排放口(24),臭氧尾气净化支路上还设有温控器(34);排放口与外界相通;上述臭氧尾气循环支路与臭氧供给管路连通,臭氧尾气循环支路上安装有尾气循环单向阀(25);上述余氯检测装置、水中臭氧浓度监测装置、空气臭氧浓度检测装置、温度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内的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控制气体流量分流装置和臭氧发生器的运行状态;
上述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其中:
所述水中臭氧浓度监测装置(33)测定所述水(52)中的实时水体内臭氧浓度为C1;
所述空气臭氧浓度监测装置(32)测定所述高浓度臭氧气体(51)中的实时水面上部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为C2,
所述余氯监测装置(35)测定所述水箱(5)中的水中余氯含量为L1,
所述控制器(31)测定的测定上次臭氧发生器运行的循环周期为T1,
测定臭氧发生器(11)的运行时间为T2,
测定臭氧尾气消除器(23)的运行温度为M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澄供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澄供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4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