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动态多普勒下扩频信号的捕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9081.5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2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曈;徐哲;马少飞;芮正雄;谢先群;许清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7075 | 分类号: | H04B1/7075;H04B1/707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徐雯琼;张双红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多普勒 下扩频 信号 捕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动态多普勒下扩频信号的捕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接收信号经过AD采样后进行去直流、正交下变频处理;S2:生成本地伪码,将伪码码长N分成X段,分为N/X路伪码数据,将下变频处理的接收信号也分为N/X路,对二者进行N/X点匹配滤波处理,其中N能被X整除,N、X为正整数;S3:将N/X点匹配滤波处理的数据分成两路,一路进行旋转变换,另一路进入延时模块,并各对两路数据都做X点FFT和非相干积分处理;S4:选出两个非相干积分处理的模值中的最大值,并与所设置的两个门限依次进行比较,若均大于两个门限,将该伪码相位记录下来,完成捕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扩频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动态多普勒下扩频信号的捕获方法。
背景技术
有关扩频通信的观点早在1941年就被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和钢琴家GeorgeAntheil提出了,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80年代中期,扩频通信技术才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和保密通信中,其中军事通信领域中的卫星通信与电子战反对抗通信应用较为广泛。扩频通信技术除应用在通信领域外,也广泛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中,如无线移动通信、室内无线移动通信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等。随着一些军用产品向民用产品的转化,民用通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推动了扩频通用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
在扩频信号捕获算法中,伪码捕获一直是个关键问题,Van Nee等学者经过不懈努力提出了基于FFT算法的伪码频域循环相关捕获方法,其为了缩短伪码捕获的时间,将时域中的相关运算变换到频域相乘。这里有两种改进算法,一种是利用时域复指数相乘等于频域偏移的原理,在频域移动数据序列,这种算法只需对接收信号进行一次FFT变换,节省了捕获时间;另一种改进算法是为了降低系统的硬件消耗而复用FFT与IFFT运算模块,但是这种算法捕获时间较长。
论文“基于改进补零/差分的北斗弱信号捕获算法”发表于2018年,提出了一种适合北斗弱信号的捕获算法,将补零算法和差分相干积分算法相结合,但是,补零算法会增加FFT点数,消耗很大的硬件资源。论文“基于PMF-FFT的时频域双并行捕获”发表于2014年,该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MF-FFT的时频域双并行捕获方案。对PMF加改进的汉宁窗,通过调整窗系数,选择最优化的参数,减小了捕获系统输出增益的衰减。但该论文也是采用补零法降低扇贝损失,会成倍的消耗硬件资源。
专利1(扩频信号的二维快速捕获装置和方法,CN101051852,2007)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多普勒频偏、大动态范围下扩频信号载波和扩频信号的二维快速捕获装置和方法。将信号的整个多普勒范围内细分出若干个扫频点,在对所有扫频频点上采用并行解扩联合非相干检测能量,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参考门限比较,用以确定是否捕获上到信号的载波频率和扩频码相位。该方法主要讲述了分割多普勒范围,但是无法适用多普勒变化率比较大的情况。专利2(一种自适应门限伪随机码捕获与证实方法,CN00131711.3,2000)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门限伪随机码捕获与证实方法,它能够应用于扩频通讯中,该方法虽然实用性较好,但是捕获时间较长。专利3(一种改进的PMF_FFT的PN码捕获方法,CN105158779A,2015)提供了一种改进的PN码捕获方法,也使用了匹配滤波和FFT的方法,但是没有设置动态门限,当噪声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误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动态多普勒下扩频信号的捕获方法,在航天测控系统中,由于卫星相对于地面的高速运动产生了多普勒频偏和码相位延时,而多普勒频偏和码相位延时会衰减相关输出的幅度,使得捕获结果达不到设定的门限值,因此,本发明旨在多普勒频偏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捕获伪码和频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频态多普勒下扩频信号的捕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接收信号经过AD采样后得到AD采样信号并进行去直流处理得到中频信号,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正交下变频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9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