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6056.1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3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利;溥丽华;岳思维;龙萍;龙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 代理人: | 贺春林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组织培养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和培养皿,培养箱上设有上箱盖和下箱盖,培养箱上安装有支撑架,上箱盖上安装有导向架,培养皿内设有剥离架,下箱盖上开设有安装腔、安装孔和多个等间距设置的装卸槽,下箱盖上安装有多个分别与装卸槽相匹配的定位座,定位座上开设有预留槽,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装卸机构,装卸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孔内的基环,基环底部安装有封盖,基环上安装有第一装卸板和第二装卸板,第一装卸板和第二装卸板位于安装腔内,用于解决目前植物组织培养跟换培养皿时,培养体离开培养箱容易造成污染或其它物理损伤,影响培养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又叫离体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在培养过程中,为确保培养体正常的正常生长时常会需要对培养基进行更换,而在更换培养基时需要将装有培养体的培养基从培养箱中取出后更换。由于培养箱内外环境差异较大,在更换培养基的过程中容易对培养体造成污染或其它物理损伤,影响培养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用于解决目前植物组织培养跟换培养皿时,培养体离开培养箱容易造成污染或其它物理损伤,影响培养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和培养皿,所述培养箱上设有上箱盖和下箱盖,所述培养箱上安装有支撑架,所述上箱盖上安装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包括基柱和多个倾斜设置的滑轨,滑轨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培养皿内设有剥离架,所述剥离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网架、连杆和导向板,所述连杆与导向槽相对应,所述下箱盖上开设有安装腔、安装孔和多个等间距设置的装卸槽,所述下箱盖上安装有多个分别与装卸槽相匹配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预留槽,所述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孔内的基环,所述基环底部安装有封盖,所述基环上安装有第一装卸板和第二装卸板,第一装卸板和第二装卸板位于安装腔内,第一装卸板和第二装卸板上均开设有联动滑槽和安装槽,安装槽内均安装有第一带轮和联动轮,所述联动轮包括安装轴、第二带轮和齿轮,第一装卸板上所述联动轮的第二带轮和齿轮均固定安装于安装轴上,第二装卸板上所述联动轮的第二带轮固定安装于安装轴上、齿轮与安装轴之间通过棘轮机构单向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传动带,第一装卸板和第二装卸板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推头和第二推头,第一推头和第二推头上均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均安装有连接柱,第一推头和第二推头均通过连接柱与两个传动带固定连接,所述基环上套设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设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推头包括推头座和活动头,所述推头座上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槽内设有安装柱,所述活动头套设于安装柱,所述活动头上开设有楔面,所述活动头与安装滑槽之间设有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卸板和所述第二装卸板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第一推头和第二推头上均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限位滑槽内。通过导向块和限位滑槽的配合对第一推头和第二推头的移动进行限制,防止第一推头和第二推头在移动的过程中摇晃影响对培养皿的推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头和所述第二推头均为与培养皿相匹配的弧形推板。第一推头和所述第二推头能更好的与培养皿贴合,在推动的过程中使培养皿能沿直线行走。
进一步,第二装卸板上的所述联动滑槽内安装有限位块,第二推头上的所述传动杆与限位块接触时第二推头的内壁与基环的内壁共面。通过限位块对第二推头上的传动杆进行限位达到对第二推头限位的目的,从而使第一推头带动培养皿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培养皿与基环对应以便于培养皿的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民族大学,未经贵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6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