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发光角度分选LED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3431.7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6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兆驰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发光 角度 分选 led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发光角度分选LED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其中,该基于发光角度分选方法包括:获取LED发光角度的最小允收值θ的输入信号;调节第一接收器以及第二接收器与竖直面的夹角θ1、θ2,以使θ=θ1+θ2;控制测试夹具夹紧待测LED;在待测LED通电后对其进行光电参数测试,分别获取第一接收器、第二接收器、第三接收器的光强值Φ1、Φ2、Φ3;判断Φ1≥0.5×Φ3且Φ2≥0.5×Φ3是否成立;若是,则控制分选装置将位于测试夹具上的已测LED分入良品区。通过本申请,解决了采用光强测试仪结合旋转测试夹具对LED发光角度的检测方式,存在检测效率低下,无法满足LED发光角度一致性管控需求以及无法适配于生产流水线自动检测所需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LED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发光角度分选LED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LED光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因其具有能耗低、色彩还原性强、寿命长、造型别致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诸如LED显示屏、LED灯饰亮化上的应用等。根据LED光源参数的定义,LED光源的发光角度为中心光强的50%所对应的角度,并且发光角度越大,灯具的散光效果越好。尤其在mini背光领域,客户对所有LED发光角度一致性要求较高;为了提高LED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产线上对LED的发光角度一致性的管控越发严格,即LED的发光角度一致性的优劣是衡量LED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现有对LED的发光角度的检测方法采取抽检方法,如图1所示,将单颗LED光源放在光强测试仪正下方的测试夹具上,通电点亮LED光源,测试夹具带着LED光源旋转;每转过一个特定角度,光强测试仪的测试探头可接收光信号,测得一个发光强度的数值;测试仪器经计算机绘制出LED光源的发光强度分布曲线,如图2所示,并在上述曲线中找到发光强度最高点和50%发光强度的点,计算出LED光源的发光角度。这种测试方式检测速度慢、效率低下,只能采用抽检方式,不能适用于生产流水线自动检测所需,已不能满足客户、市场对LED的发光角度一致性的管控需求。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采用光强测试仪结合旋转测试夹具对LED发光角度的检测方式,存在检测效率低下,无法满足LED发光角度一致性管控需求以及无法适配于生产流水线自动检测所需的技术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发光角度分选LED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光强测试仪结合旋转测试夹具对LED发光角度的检测方式,存在检测效率低下,无法满足LED发光角度一致性管控需求以及无法适配于生产流水线自动检测所需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发光角度分选LED方法,用于分选机基于LED发光角度的光电参数进行LED批量分选;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LED发光角度的最小允收值θ的输入信号;
调节第一接收器与竖直面的夹角θ1以及第二接收器与竖直面的夹角θ2,以使θ=θ1+θ2;
控制测试夹具夹紧所述分选机轨道上传送的多个待测LED,其中,所述测试夹具的上方设有第三接收器,且所述第一接收器以及所述第二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接收器的两侧;
在所述待测LED通电后对其进行光电参数测试,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接收器的光强值Φ1、所述第二接收器的光强值Φ2以及所述第三接收器的光强值Φ3;
判断Φ1≥0.5×Φ3且Φ2≥0.5×Φ3是否成立;
若是,则控制分选装置将位于所述测试夹具上的已测LED分入良品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LED发光角度的允收最小值θ的输入信号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LED的初始光强分布曲线的输入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兆驰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兆驰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