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集装箱式电缆隧道的火情反演模拟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2006.6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1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陈莹;陈杰;张伟;胡丽斌;谭笑;曹京荥;刘建军;袁栋;刘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集装 箱式 电缆 隧道 火情 反演 模拟 分析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集装箱式电缆隧道的火情反演模拟分析系统,包括集装箱式电缆隧道构造模块、环境检测终端设置模块、移动燃烧器放置点布设模块、放置点火情反演模拟监测模块、分析云平台和后台显示终端,通过以集装箱为架构构造电缆隧道火情反演模拟平台,并在火情反演模拟试验之前在集装箱内部空间布设若干放置点和若干检测点,同时对火情反演的燃烧类别和燃烧时长进行设置,以此分别在各放置点进行各燃烧类别的火情反演模拟实验,得到各放置点在各燃烧类别下的综合火情环境扩散危险系数,实现了集装箱内部空间任意位置发生火情的环境扩散危险程度的量化展示,为消防员进行电缆隧道的火灾救援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情反演模拟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装箱式电缆隧道的火情反演模拟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用电量需求及用电品质需求不断上涨,进而对电力传输提出了传输稳定性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空中电缆输电方式因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导致与现在电力传输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电缆隧道输电方式得以产生,电缆隧道输电方式是通过在电缆隧道中敷设电缆进行电力输送,由于电缆隧道具有容量大且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特点使得电缆隧道输电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广阔。但是由于电缆隧道内空气流通性较差、湿气较高,且光纤通信缆等易燃缆线较多,导致隧道内容易发生局部点火情引发的火灾事故。
当电缆隧道发生火灾时,如果未尽快进行灭火,轻者会造成被燃烧电缆的经济损失,重者会导致电力传输系统瘫痪,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用电,进而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当电缆隧道发生火灾时,需要消防人员尽快进入隧道展开灭火工作,但是由于隧道的结构为狭长封闭空间,仅有两端两个出口,消防员无法实时监控到隧道内的火势温度分布情况,同时隧道中电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毒气毒烟并迅速向隧道纵向方向扩散,消防员也无法得知毒气毒烟在隧道内的扩散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防人员贸然进去灭火,势必会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由此可见,假如能够进行隧道火灾试验,提前知晓毒气毒烟在隧道内的扩散情况,对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势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如果以全尺寸真隧道开展火灾试验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方法很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构造电缆隧道火情反演模拟平台进行火情反演模拟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集装箱式电缆隧道的火情反演模拟分析系统,包括:集装箱式电缆隧道构造模块、环境检测终端设置模块、移动燃烧器放置点布设模块、放置点火情反演模拟监测模块、分析云平台和后台显示终端;
所述集装箱式电缆隧道构造模块用于获取电缆隧道的尺寸参数,以及用于将所述电缆隧道的尺寸参数按预设比例缩放,获取目标尺寸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尺寸参数,构建集装箱式电缆隧道;
所述环境检测终端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集装箱式电缆隧道的内壁上均匀布设检测点,并对各检测点进行编号,以及用于在各检测点分别放置环境检测终端,以及用于获取各检测点的环境参数;
所述移动燃烧器放置点布设模块用于在所述集装箱式电缆隧道的内部获取中心轴线,并将所述中心轴线等距离划分,获取多个轴向放置点;以及用于根据从所述集装箱式电缆隧道前侧面到后侧面的顺序,对所述多个轴向放置点编号;以及用于以每个轴向放置点为中心点,作平行于所述集装箱式电缆隧道前侧面的平面,获取每个轴向放置点对应的平面;以及用于以每个轴向放置点为中心周,在所述每个轴向放置点对应的平面上设置多个周向放置点,获取每个轴向放置点对应的多个周向放置点;以及用于对每个轴向放置点对应的多个周向放置点编号;
所述放置点火情反演模拟监测模块包括放置点火情反演试验顺序设置模块、移动燃烧器燃烧参数设置模块和放置点火情反演模拟试验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2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工程施工采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油化工用耐磨型涂料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