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1950.X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9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孙建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52 | 分类号: | H01M50/552;H01M50/555;H01M50/5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江晓苏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装置 电池 模组 用电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外壳设有收容腔和与收容腔连通的插接孔,导电件设置于插接孔,电极组件收容于收容腔,极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电极组件,第二端与导电件电连接,插接孔用于供外部设备插接,导电件用于在外部设备插接于插接孔的状态下,与外部设备抵接。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去掉了传统电芯的极板,通过设置插接孔,在插接孔内设置导电件以导通外部设备,不仅提升了电化学装置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了能量密度,也减少了焊接工序,从而减少电化学装置的生产成本,并减去了焊接电阻,提升电化学装置的性能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性以及污染小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以及电动车等产品中。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至少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
外壳,设有收容腔和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插接孔;
导电件,设置于所述插接孔;
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所述插接孔用于供外部设备插接,所述导电件用于在所述外部设备插接于所述插接孔的状态下,与所述外部设备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板;
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口和所述收容腔;
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口,所述盖板包括金属层和弹性材料层;
所述弹性材料层安装于所述金属层,所述弹性材料层朝向所述收容腔设置,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收容腔设置,所述插接孔设置于所述弹性材料层,所述金属层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插接孔连通。
将外壳的盖板和壳体分开设置,便于电极组件收容于收容腔,同时,盖板损货或是出现故障时,也可直接更换新的盖板,以便于电化学装置的维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包括第一孔腔和第二孔腔;
所述第一孔腔和所述第二孔腔连通,所述第一孔腔靠近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孔腔靠近所述外壳的外表面;
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孔腔;
所述极耳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孔腔,所述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孔腔用于供外部设备插接,并且在所述外部设备插接于所述第二孔腔的状态下,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抵接于所述外部设备。
通过将插接孔设置为第一孔腔和第二孔腔,极耳插接于第一孔腔,外部设备插接于第二孔腔,以防止在外部设备的插头足够长时出现外部设备的插头一插到底的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绝缘圈;
所述绝缘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孔腔,并且所述绝缘圈位于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和所述金属层之间,所述绝缘圈用于将所述导电件和所述金属层绝缘。
外部设备在插接于插接孔内时,插接孔内的金属片以及外部设备的插头都有可能与盖板的金属层接触而造成短路,设置绝缘圈以将导电件和金属层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