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预装式太阳能储能充电车棚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1024.2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8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梁东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东立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B60L53/31;B60L53/53;B60L53/80;H02J3/38;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07102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预装 太阳能 充电 车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预装式太阳能储能充电车棚,包括钢骨架和基准面,所述钢骨架的下表面通过预埋件固定连接于基准面的上表面,所述钢骨架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基准面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钢骨架的下方安装有预制仓,所述预制仓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储能柜和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直流充电机组、智能充电单元和电流互感器组,所述电流互感器组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交流进线塑壳断路器,本发明通过钢结构预制装配的方法,大幅度减少现场施工难度和施工周期,同时可以根据用户对预制仓的需求以及光伏总容量大小定制仓体,以此可以实现合理的成本投入,减少额外成本的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充电车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预装式太阳能储能充电车棚。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减少出行费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能源产品作为交通工具,如此一来,停车和充电便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需求下,光伏充电车棚就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现有市场上的光伏车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现用的光伏车棚功能单一,安装流程繁琐,对电动汽车的兼容性差,且充电效率和对能源的使用效率低,对于同样处于发展期的新能源汽车而言,光伏充电车棚充分利用了自给自足的特性,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应用具有更为可观的现实意义,于此同时,如何合理有效的整合资源,利用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智能化预装式太阳能储能充电车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预装式太阳能储能充电车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预装式太阳能储能充电车棚,包括钢骨架和基准面,所述钢骨架的下表面通过预埋件固定连接于基准面的上表面,所述钢骨架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基准面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钢骨架的下方安装有预制仓,所述预制仓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储能柜和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直流充电机组、智能充电单元和电流互感器组,所述电流互感器组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交流进线塑壳断路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储能柜的内部均安装有蓄电池组,所述控制柜的内部安装有BMS装置,所述BMS装置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两个储能柜的电性输入端,通过蓄电池组用于供电作业和电能存储作业,设置的BMS装置用于提高蓄电池组的利用率,防止蓄电池组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并实时监控蓄电池组的状态,安装的蓄电池组可采用铅酸免维护蓄电池、铅酸胶体蓄电池或锂电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直流充电机组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储能柜和智能充电单元的电性输入端,设置的直流充电机组可以自动检测其连接的储能柜内部蓄电池组的状态,并可以进行全自动工作,适用于无人值守的工作场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柜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光伏并网及防孤岛保护装置和双向计量表,通过光伏并网及防孤岛保护装置可以在外部电网发生意外时,保障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且用于通信上的选配,而设置的双向计量表用于计量外部电网的用电及用于计量储能柜内的用电。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柜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逆变器和防雷装置,安装的逆变器用于电能转换,将光伏板上采集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将其输入到储能柜内,而通过安装的防雷装置用于预制仓的避雷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骨架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排水天沟,开设排水天沟解决钢骨架表面排水问题,从而在下雨时,屋面将雨水汇集,并通过管道进行排放作业,以此有效避免钢骨架表面积水和渗水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钢结构预制装配的方法,大幅度减少现场施工难度和施工周期,同时可以根据用户对预制仓的需求以及光伏总容量大小定制仓体,以此可以实现合理的成本投入,减少额外成本的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东立,未经梁东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