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39259.8 | 申请日: | 2021-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5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陈石;肖卓伟;孙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边缘 计算 地震 信息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实时地震监测数据;
对所述实时地震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MiniSeed数据格式文件;
利用U型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MiniSeed数据格式文件进行震相拾取得到震相类别;所述震相类别包括P波、S波和噪音;
利用smart mo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P波的初动极性进行识别得到P波的初动极性;
根据所述P波的初动极性确定地震震中的后方位角;
根据所述震相类别确定震中距;
根据所述震中距确定震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以三分量地震波形为输入,以震相类别为输出进行训练得到的;其中,U型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函数为:
式中,Y′i为二值化编码的标签,i=1,2,3分别表示噪音、P波和S波三个类别,Y′ij为第j个样本属于类i的真实概率,n为波形采样点数,Yi为U型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一层的softmax函数计算得到的概率值,Yij为第j个样本属于类i的预测概率值,zi为U型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一层的输出张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mart motion神经网络模型是以P波到时前后2s的地震垂直分量波形数据为输入,以P波初动的极性为输出进行训练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波的初动极性确定地震震中的后方位角,包括:
采用公式:
确定地震震中的后方位角;其中,AE为P波水平向东西方向的分量,AN为P波水平向南北方向的分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震相类别确定震中距,包括:
根据所述震相类别得到P波到时和S波到时;
采用公式:
得到震中距;其中,为S波到时,为P波到时,vp为P波速度,vs为S波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震中距确定震级,包括:
采用公式:
ML=lgAu+R(Δ)
确定震级;其中,Au表示地震波南北和东西方向上分量最大振幅平均值,R为量规函数。
7.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地震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震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地震监测数据;
地震监测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实时地震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MiniSeed数据格式文件;
震相类别模块,用于利用U型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MiniSeed数据格式文件进行震相拾取得到震相类别;所述震相类别包括P波、S波和噪音;
初动极性确定模块,用于利用smart mo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P波的初动极性进行识别得到P波的初动极性;
后方位角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波的初动极性确定地震震中的后方位角;
震中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震相类别确定震中距;
震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震中距确定震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92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