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梁挠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37125.2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6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卢毓颖;舒刘海;林彬;查松山;张鹏;杨子江;阮国余;梅燕;张楠;王政尧;郑明耀;陈明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众柴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M5/00;G06T5/00;G06T7/13;G06T7/136;G06T7/73 |
代理公司: | 重庆西南华渝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0270 | 代理人: | 陈香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度 挠度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梁挠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包括:获取光斑成像靶上的光斑图像;基于光斑图像RGB分量强度值,减小强度值最高的分量,得到光晕缩小的点光斑图像;将点光斑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得到光斑灰度图;对光斑灰度图进行降噪处理,得到目标光点;对目标光点进行边缘提取得到边缘点;对边缘点进行圆拟合,得到圆拟合后圆的圆心坐标;标定初始状态下目标光点的圆心坐标,当梁挠度发生变化时,目标光点的圆心坐标随之变化,求出圆心坐标变化值;将圆心坐标变化值转化为梁挠度变化值。本申请解决了由于光斑的分布会跨越多个像素点,求取最大值点不能精细定位,导致对光斑的位置识别误差较大,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挠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跨度梁挠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基础设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老化与病害,而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期的检测与维护也变得日益重要。通常来说,挠度是表征桥梁性能的最直接参数,因此,对桥梁挠度的监测成为桥梁运维与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
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梁中部位置布置图像识别装置,接收来自两端的点光源,通过接收光斑的垂直位移量来反演梁的扰度。采用该监测方式时,对于光斑的位置进行准确识别是核心步骤,系统根据传感器采集光斑数据,形成图像矩阵,根据采集的图像数据,寻找图中极大值点,即为光斑疑似所在位置。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光斑的分布会跨越多个像素点,求取最大值点不能精细定位,导致对光斑的位置识别误差较大,测量精度较低。
针对相关技术中由于光斑的分布会跨越多个像素点,求取最大值点不能精细定位,导致对光斑的位置识别误差较大,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梁挠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光斑的分布会跨越多个像素点,求取最大值点不能精细定位,导致对光斑的位置识别误差较大,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跨度梁挠度监测方法,该大跨度梁挠度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光斑成像靶上的光斑图像;
基于所述光斑图像在RGB模型中的RGB分量强度值,减小强度值最高的分量,以得到光晕缩小的点光斑图像;
将所述点光斑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得到光斑灰度图;
对所述光斑灰度图进行降噪处理,得到目标光点;
对目标光点进行边缘提取得到边缘点,所述边缘点围成目标光点的边缘轮廓;
对所述边缘点进行圆拟合,得到圆拟合后圆的圆心坐标;
标定初始状态下所述目标光点的圆心坐标,当梁挠度发生变化时,所述目标光点的圆心坐标随之变化,得到变化后的圆心坐标,求出圆心坐标变化值;
将所述圆心坐标变化值转化为梁挠度变化值。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光斑图像在RGB模型中的RGB分量强度值,减小强度值最高的分量,以得到光晕缩小的点光斑图像,具体为:
使用RGB模型对所述光斑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分配R分量强度值、G分量强度值和B分量强度值;
基于每个像素点的R分量强度值、G分量强度值和B分量强度值,确定每个像素点中强度值最高的分量;
将每个像素点中强度值最高的分量的强度值调整为0,得到光晕缩小的点光斑图像。
进一步的,将所述点光斑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得到光斑灰度图,具体为:
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对所述点光斑图像进行处理,确定图像二值化分割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众柴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众柴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7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