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形茶叶制形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4688.6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可科;汪麟;王哈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祁门门门红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叶绿林 |
地址: | 24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制形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形茶叶制形机,包括绕自身轴向转动的滚筒,滚筒的一端设置有透气的端盖,滚筒的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组茶叶进出导叶片;所述滚筒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一条滚形筋,所述滚形筋从茶叶进出导叶片位置处倾斜向端盖方向延伸,滚形筋的末端与端盖间设置有回料弧面,所述回料弧面的上半段向滚筒内弯曲;所述滚形筋的一侧为与滚筒切线方向垂直的出茶面,另一侧为与滚筒内壁圆弧过渡的滚形面,滚形筋的顶部为圆弧过渡面;所述滚筒内壁上位于滚形筋的两侧还设置有同向设置的整形筋,所述整形筋为凹弧结构,整形筋的内凹面与滚形筋的滚形面同向设置。本发明能够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螺形茶叶的制形效率,可广泛应用于螺形茶叶的加工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作螺形茶叶的制形机。
背景技术
随着茶叶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做工精良的螺形茶逐渐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认可。螺形茶主要有螺形红茶和螺形绿茶两类,螺形茶具有茶叶紧结,油润、卷曲不易断碎的优点,因此,冲泡后茶叶的整体性好,且茶叶醇厚。尤其是红茶,在经发酵后,经过不断的滚形,能够使茶叶更加的油亮,更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螺形茶的滚形,主要是通过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多道炒制而成。该结构存在炒制时间长,效率低。尤其对于绿茶来说,在长时间的炒制过程中易氧化,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形茶叶制形机,解决现有茶叶制形结构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形茶叶制形机,包括绕自身轴向转动的滚筒,滚筒的一端设置有透气的端盖,滚筒的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组茶叶进出导叶片;所述滚筒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一条滚形筋,所述滚形筋从茶叶进出导叶片位置处倾斜向端盖方向延伸,滚形筋的末端与端盖间设置有回料弧面,所述回料弧面的上半段向滚筒内弯曲;所述滚形筋的一侧为与滚筒切线方向垂直的出茶面,另一侧为与滚筒内壁圆弧过渡的滚形面,滚形筋的顶部为圆弧过渡面;
所述滚筒内壁上位于滚形筋的两侧还设置有同向设置的整形筋,所述整形筋为凹弧结构,整形筋的内凹面与滚形筋的滚形面同向设置。
为保证制形效果同时方便出茶,所述滚形筋的一侧为与滚筒切线方向垂直的垂直出茶面,另一侧为与滚筒内壁圆弧过渡的滚形面,滚形筋的顶部为圆弧过渡面;所述整形筋的截面结构与滚形筋相同且朝向也相同。
优选的,所述滚形筋与滚筒轴线的夹角为30°~50°。
为保证茶叶顺利出料,所述整形筋与端盖间留有茶叶流动间隙;所述回料弧面与端盖间还设置有过渡弧面。
优选的,所述滚形筋和整形筋的高度为4-6cm,滚筒的内径为80-9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滚筒和设置在滚筒内的滚形筋和整形筋完成茶叶螺形的制作,相比于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家庭化购买和使用。通过滚形筋的凹形结构设计,茶叶在滚形筋滚形面的作用下不断翻滚使茶叶弯曲压缩,同时,由于滚形筋倾斜设置,在滚筒转动的过程中,茶叶会不断向端盖的一侧移动,从而在滚形筋的末端相互挤压制成螺形。所述回料弧面能够使翻上来的茶叶又回落到滚形筋末端,从而不断的对茶叶进行挤压收紧,从而提高制形的效率。所述凹弧结构的整形筋使茶叶在翻转过程中向整形筋的中间聚拢挤压,对茶叶进一步进行挤压整形,该结构茶叶受到的挤压力度更大,因此,成型的效果更好。通过滚形筋和整形筋的结合,大大提高了螺形茶叶的制形效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茶叶进出导叶片去除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祁门门门红茶业有限公司,未经黄山祁门门门红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4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