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自一体折弯剪板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33386.7 | 申请日: | 2021-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6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农胜隆;陈跃;刘广;张金瑞;于宗平;申邵峰;曾向阳;陈沛;刘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D5/04 | 分类号: | B21D5/04;B21D37/10;B21D37/04;B21D43/00;B23D15/04;B23D15/08;B23D15/14;B23D33/02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周小芹 |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折弯 板机 | ||
1.一种手自一体折弯剪板机,包括机架(1)、动力源装置(2)、上模组件(3)及下模组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两冲程的传动连杆机构(5);所述的动力源装置(2)安装在机架(1)顶部,动力源装置(2)的输出端与传动连杆机构(5)连接,所述的传动连杆机构(5)有两套,分别对称安装在机架(1)的左右两端,传动连杆机构(5)与上模组件(3)连接,下模组件(4)安装在机架(1)底部,上模组件(3)与下模组件(4)相配合,实现对板料的折弯和剪切;所述的机架(1)包括基座(11)、左立柱(12)、右立柱(13)、上横梁(14),所述的左立柱(12)、右立柱(13)底端分别安装在基座(11)的左右两端,左立柱(12)、右立柱(13)顶端分别与上横梁(14)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的动力源装置(2)安装在上横梁(14)上;所述的上模组件(3)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左立柱(12)、右立柱(13)上;所述的下模组件(4)安装在基座(11)上;所述的传动连杆机构(5)包括连杆(51)、转动杆(52)、滑动套筒(53)、转动支架(54)、转动连接片(55)、滑动轴套(56);所述的连杆(51)一端与动力源装置(2)的输出端连接,连杆(51)中部设有用于穿过和避让左立柱(12)、右立柱(13)的框形架(511),连杆(51)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筒(53)铰接,滑动套筒(53)套接在转动杆(52)上,转动杆(52)的底端与转动支架(54)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支架(54)的另一端与左立柱(12)、右立柱(13)通过销钉铰接,转动支架(54)的中部通过所述的转动连接片(55)与滑动轴套(56)铰接,滑动轴套(56)安装在左立柱(12)、右立柱(13)上;所述的上模组件(3)包括上模框架(31)、贴片(32)、固定夹板(33)、刀具(34),所述的上模框架(31)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左立柱(12)、右立柱(13)中部的滑动轴套(56)上,所述的贴片(32)紧贴安装在上模框架(31)上,并通过固定夹板(33)与刀具(34)紧固连接;所述的刀具(34)由折弯刀具(341)和剪切刀具(342)组成;所述的下模(42)包括折弯下模(421)、剪切下模(422),所述的折弯下模(421)上设有多条不同角度的折弯凹槽(4211);剪切下模(422)前后两边都具有侧边刃(4221);所述上模组件(3)、下模组件(4)通过不同的组合实现折弯和剪板两种功能,当需要折弯时将上模刀具转换成折弯刀具,将下模转换成折弯下模,折弯功能由折弯下模中间的折弯凹槽配合折弯刀具实现;当需要剪切时,上模刀具转换成剪切刀具,并将下模转换成剪切下模,剪切功能由剪切下模的侧边刃和剪切刀具的刀刃组合实现;当少量加工时,使用手动模式,具体过程如下:将连杆(51)与滑动套筒(53)铰接和动力源装置(2)的输出端连接断开,卸载连杆,断开动力源装置(2)和转动杆(52)之间的联动,实现手动模式;将转动杆(52)向两侧按压带动转动支架(54)转动,转动支架(54)通过转动连接片(55)与滑动轴套(56)连接,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带动上模刀具向下工作,实现折弯/剪切功能;当批量加工时,使用自动模式,通过动力源装置(2)带动传动连杆机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实现自动折弯、剪切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折弯剪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柱(12)、右立柱(13)均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阶梯柱,所述的滑动轴套(56)安装在左立柱(12)、右立柱(13)的小直径端上,且滑动轴套(56)下部具有圆环状凸台阶(561),该滑动轴套(56)的圆环状凸台阶(561)底面与左立柱(12)、右立柱(13)的大直径端端面之间还安装有适用于不同厚度钣金材料的间隙弹簧(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工学院,未经柳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33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