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层识别方法、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6806.0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6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洪轩白;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6F18/22;G06F18/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展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52 | 代理人: | 王明远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层 识别 方法 模型 训练 装置 | ||
公开了一种地层识别方法、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基于自动分层技术对目标井进行地层划分,得到目标井的地层界面的划分结果。根据标准井的真实地层划分信息、标准井的测井曲线以及目标井的测井曲线,对划分结果所表征的地层界面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从划分结果中选择地层界面,得到目标井的地层界面的最终划分结果。由此,可以提升最终得到的目标井的地层界面的划分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地层划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层识别方法、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层位划分是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中既基础又关键的环节,也是测井资料处理中正确选取参数的前提及流体识别的关键;确定的层位有着相对稳定的岩性组合,对于后续垂向上生、储、盖组合以及横向上油藏展布特征的评价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测井曲线地层划分分为人工划分和自动分层两大方法。
人工层位划分一般是通过人工找测井曲线上反映层界面的特征(半幅点、峰值等)位置来划分,但在测井曲线上部分层位界面特征并不明显,容易出错。从实际人工处理结果看,对区块地质情况较为熟悉、有经验的解释人员划分结果较为准确,效率也高,以长庆为例,大概20分钟可以完成一口井的划分,但对地质情况不是很熟悉、缺乏经验的解释人员来说,容易出错,效率也低,大概需要40分钟左右。
自动分层是为了解决人工分层缺点而诞生的,主体思路是设立分层标准,利用计算机对测井曲线分层。多年来,从数理统计、测井曲线形态到信号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着自动分层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国内外对于自动地层对比的方法有动态匹配算法、小波变换的自适应算法、沃尔什变换算法、灰色关联法、聚类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也各有其应用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层划分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层划分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层识别方法,包括:基于自动分层技术对目标井进行地层划分,得到目标井的地层界面的划分结果;根据标准井的真实地层划分信息、标准井的测井曲线以及目标井的测井曲线,对划分结果所表征的地层界面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以及基于评价结果从划分结果中选择地层界面,得到目标井的地层界面的最终划分结果。
可选地,真实地层划分信息包括多个地层区间,根据标准井的真实地层划分信息、标准井的测井曲线以及目标井的测井曲线,对地层界面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的步骤包括:基于目标井的地层界面的划分结果构造地层界面对组,地层界面对组由两个地层界面组成;针对标准井的每个地层区间,选择厚度与地层区间的厚度的差异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地层界面对组;根据目标井在所选择的地层界面对组所表征的厚度内的第一测井曲线与标准井在地层区间所表征的厚度内的第二测井曲线之间的相似性,对地层界面对组进行评分,评分与相似性正相关。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确定预定数量个地层级别,每个地层级别具有对应的深度范围,且不同地层级别对应的深度范围不存在重叠部分;确定标准井的地层区间所属的地层级别,其中,针对标准井的每个地层区间,选择厚度与地层区间的厚度的差异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地层界面对组的步骤包括:针对标准井的每个地层区间,在该地层区间所属的地层级别所对应的深度范围内选择厚度与该地层区间的厚度的差异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地层界面对组。
可选地,基于评价结果从划分结果中选择地层界面,得到目标井的地层界面的最终划分结果的步骤包括:针对标准井的每个地层区间,从选择的地层界面对组中选择评分最高的地层界面对组作为目标井与地层区间对应的地层划分结果。
可选地,对地层界面对组进行评分的步骤包括:计算所选择的地层界面对组所表征的厚度内的第一测井曲线的第一特征值以及标准井在地层区间所表征的厚度内的第二测井曲线的第二特征值;以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之间的差值为模型输入,使用预先训练好的评分模型对地层界面对组进行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6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哑油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业务部署方法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