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内血肿清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5201.X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9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申哲;张艳芝;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M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轩丽杰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肿 清除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颅内血肿清除装置,架设在软质内镜前端,包括:安装环,固定设置在软质内镜前端;十字板,底部与安装环连接;球型关节,转动设置在十字板顶部中央;安装板,与球型关节连接;控制板,固定设置在软质内镜尾端;四个限位弹簧,其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底部和十字板固定连接;四个弹性绳,一端均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一个限位弹簧和安装环,并与控制板连接;带有锥形吸嘴的集液瓶,与安装板顶部螺纹连接;供压模块,设置在控制板上,并与集液瓶通过软管连通,提供负压;电凝刀,架设在移动装置上,电凝刀通过移动装置驱动伸缩。该装置能够通过微创小切口进行准确的颅内血肿清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内血肿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由于创伤等原因,当颅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颅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时,颅内血肿因而形成。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因此需要及时将颅内血肿进行清除。
现阶段已有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然而此类手术的创口较大,血肿较难定位,清除较为不便。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视化的颅内血肿清除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内血肿清除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微创小切口进行准确的颅内血肿清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颅内血肿清除装置,包括:
安装环,固定设置在软质内镜前端;
十字板,底部与安装环连接;
球型关节,转动设置在所述十字板顶部中央;
安装板,与所述球型关节连接;
控制板,固定设置在软质内镜尾端;
四个限位弹簧,沿周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底部和十字板固定连接;
四个弹性绳,一端均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一个所述限位弹簧和安装环,并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血肿清除结构,架设在所述安装板上,用于清除颅内血肿。
优选地,所述血肿清除结构包括负压吸引装置和电凝装置。
优选地,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
带有锥形吸嘴的集液瓶,与所述安装板顶部螺纹连接;
供压模块,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并与所述集液瓶通过软管连通,提供负压。
优选地,所述供压模块包括:
调压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板;
供压装置,通过导管与所述调压器连通;
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调压器,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控制板、安装环和十字板,并与集液瓶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凝装置包括:
移动装置,固定架设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一侧;
电凝刀,架设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电凝刀通过移动装置驱动伸缩。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移动台,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
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台的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52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