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2251.2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0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权;韦江波;李维佳;李中;钤建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12/00;H04W12/03;H04W12/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臧建明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车载终端获取第一类型的数据和第二类型的数据;车载终端根据预设对应关系为第一类型的数据配置第一安全策略,为第二类型的数据配置第二安全策略;车载终端根据第一安全策略加密第一类型的数据,得到第一加密数据,并根据第二安全策略加密第二类型的数据,得到第二加密数据;车载终端通过控制中心向远程驾驶中心发送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本申请的方法对车载终端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不会过度加密,有助于降低车联网中数据传输时的延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联网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收集该车联网中的车辆动态信息,并对收集的车辆动态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在车辆运行中为车辆提供服务以为车辆运行提供保障。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联网中的远程驾驶中心可以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为车辆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当前,车联网中的远程驾驶中心在与所控制车辆传输加密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延迟,造成远程驾驶中心对车辆的远程控制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助于降低车联网中远程驾驶中心与车辆进行加密数据传输时的延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车联网中接入互联网的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为车辆上的车载终端,车联网还包括接入互联网的控制中心以及接入互联网的远程驾驶中心;该方法包括:车载终端获取第一类型的数据和第二类型的数据;第一类型的数据包括车辆的速度、车辆的航向角、车辆的加速度、车辆的油耗或车辆的电耗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类型的数据包括车辆的车辆行驶路线或车辆的内外监控视频数据;车载终端根据预设对应关系为第一类型的数据配置第一安全策略,为第二类型的数据配置第二安全策略;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数据类型与安全策略的对应关系;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安全策略包括第一安全策略和第二安全策略;任一安全策略包括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传输通道加密中的至少一种加密方式;第一安全策略所包括加密方式少于第二安全策略所包括加密方式;车载终端根据第一安全策略加密第一类型的数据,得到第一加密数据,并根据第二安全策略加密第二类型的数据,得到第二加密数据;车载终端通过控制中心向远程驾驶中心发送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对车载终端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数量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这样,在进行数据加密时,不会过度加密,从而有助于减少车联网中车载终端或远程驾驶中心在进行数据加密或数据解密的过程中对车载终端和远程驾驶中心中的计算资源的占用,进而有助于降低车联网中数据传输时的延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类型还包括第三类型,安全策略还包括第三安全策略;车载终端与车辆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连接,任一安全策略还包括加密方式对应的解密方式;该方法还包括:车载终端接收来自远程驾驶中心的第三类型的数据;第三类型的数据包括用于控制车辆的控制指令数据;车载终端根据预设对应关系获取第三类型的数据对应的第三安全策略;第三安全策略所包括加密方式多于第二安全策略所包括加密方式;车载终端根据第三安全策略所包括解密方式解密第三类型的数据,得到控制指令数据;车载终端根据控制指令数据通过控制局域网络总线向车辆的整车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车辆的方向盘、油门、刹车或档位中的至少一种。
这样,对于控制指令数据这种重要程度高的数据,采用较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可以提高车联网中用于控制车辆的控制指令数据的安全程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全策略包括传输通道加密;该方法还包括:车载终端向核心网设备发送注册消息,以接入互联网;注册消息包括车载终端的账户标识;车载终端接入互联网;上述车载终端根据第一安全策略加密第一类型的数据,得到第一加密数据,包括:车载终端根据车载终端的账户标识对应的隧道协议封装第一类型的数据,得到第一加密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2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