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铬耐热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2113.4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3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杨征;严靖博;袁勇;谷月峰;党莹樱;鲁金涛;黄锦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2C38/58;C22C38/02;C22C38/54;C22C38/44;C22C38/42;C22C38/06;C21D8/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白文佳 |
地址: | 10003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合金 热处理 工艺 | ||
一种高铬耐热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变形态耐热合金加热至晶界第二相溶解温度以上30℃以内,进行固溶处理30~120min,然后冷却;再加热至耐热合金完全奥氏体化温度以下10~40℃以内,进行时效处理4~12h,然后冷却。本发明的热处理获得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与马氏体双相组织,奥氏体体积分数在40~50%。晶界分布细小的不连续析出相,主要沿奥氏体与马氏体相邻的晶界析出,覆盖奥氏体与马氏体相邻晶界80%左右,宽度不超过200nm。奥氏体晶粒内分布大量细小析出相,平均尺寸不超过2μm,约占奥氏体体积分数30%以上;奥氏体与马氏体两相硬度均不低于300HV。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热合金热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铬耐热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善生态环境,需要积极开展低碳减排行动,而提高火电机组参数,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热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火电机组参数的提高,对锅炉关键高温部件的选材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已经商业运行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主要采用P91、P92、FB2等9Cr马氏体耐热合金。当蒸汽参数提高到650℃以上,9Cr马氏体耐热合金已不能满足材料的抗氧化性及抗烟气腐蚀要求,需要采用更高Cr含量的耐热合金,才能满足要求。当Cr含量提高时,往往会导致晶界析出相尺寸粗化,马氏体稳定性降低,持久性能下降等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铬耐热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的组织中析出相细小且稳定,奥氏体与马氏体两相硬度不低于300HV,具有良好的性能匹配。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铬耐热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变形态耐热合金加热至晶界第二相溶解温度以上30℃以内,进行固溶处理30~120min,然后冷却;
步骤2:将固溶处理后的耐热合金加热至耐热合金完全奥氏体化温度以下10~40℃以内,进行时效处理4~12h,然后冷却。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变形态的耐热合金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满足以下组分,C:0.05~0.08%,Cr:11.5~15%,Ni:0.9~1.6%,Mn:5~10%,Si:0.2~0.5%,B:0.003~0.007%,Mo:0.5~1.5%,W:4~6%,Cu:≤1.2%,Al:≤1.5%,余量为Fe。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以10~15℃/min升温速率加热至晶界第二相溶解温度以上30℃以内。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以5~10℃/min升温速率加热至耐热合金完全奥氏体化温度以下10~40℃以内。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的冷却采用水冷方式进行。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耐热合金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通过热膨胀法进行测得。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晶界第二相溶解温度通过金相法或热分析法测得。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变形态耐热合金通过以下过程制得:将铸态合金加热至1050~1100℃内进行热轧,每道次的轧制变形量在15~20%之间,得到变形态耐热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21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