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1551.9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9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渊;张鹏;奚君华;邹本东;何专;张佳兵;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4 | 分类号: | B08B3/04;B08B3/08;F26B3/06;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 | 刘学涛 |
地址: | 33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电解铜 表面 腐蚀 性能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提供一种能够批量对电解铜进行处理,工作效率高的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一种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包括有机架、外壳、竖杆和第一安装块等;机架顶部后侧设有外壳,机架顶部左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竖杆,竖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安装块。工作人员将药液倒入清洗框内,然后再将多个电解铜放在网板上,使得电解铜浸入药液内,处理完成后,清洗框向下移动使得网板将电解铜捞起,然后再将电解铜倒至斜板上,通过加热管所产生的热量对其进行烘干,从而实现了对电解铜进行批量处理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铜属于半贵金属,主要用于制作电气产品,为了增加电解铜的使用寿命,减少电解铜吸氧腐蚀的损失,需要对电解铜进行药水浸泡处理,提高电解铜表面的耐腐蚀性。
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1284553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且中心轴线重合的多级处理槽,每个处理槽内均设有循环运输带,循环运输带上固定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夹持件,多级处理槽的正上方设有导轨,导轨的下方设有多个夹爪,每个夹爪通过可上下移动的连接杆与滑块连接,滑块设置在导轨的下侧并与导轨配合,滑块上设有驱动滑块在导轨上做往复运动的气缸,夹爪上联接有松紧气缸,每个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定滑块的活动范围。该处理装置通过夹爪将电解铜依次经过去杂、清洗、药水浸泡等工序完成对电解铜表面进行处理的目的,但是该处理装置在对电解铜表面进行处理时,不能批量进行操作,导致对电解铜表面进行处理的效率较低。
因此,发明一种能够批量对电解铜进行处理,工作效率高的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处理设备不能批量操作,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批量对电解铜进行处理,工作效率高的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电解铜表面耐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设备,包括有机架、外壳、竖杆、第一安装块、安装杆、第一滑块、清洗框、出液管、电磁阀、第一启动按键、放置机构和烘干机构,机架顶部后侧设有外壳,机架顶部左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竖杆,竖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安装块,机架顶部左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杆,安装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与两个第一安装块之间连接有清洗框,清洗框底部后侧的中部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下部设有电磁阀,清洗框前侧的右侧设有第一启动按键,竖杆与安装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电解铜的放置机构,机架上设有用于烘干电解铜的烘干机构。
进一步的,放置机构包括有网板、L型杆和弧形导轨,左右两个安装杆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网板,网板位于清洗框内,网板顶部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L型杆,竖杆上部均设有弧形导轨,L型杆均与同侧的弧形导轨滑动式连接。
进一步的,烘干机构包括有横杆、安装框、复位弹簧、斜板、安装架、减速电机、叶片、加热管、方形板、第一滑杆、定滑轮、拉线和第一弹性件,机架顶部左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横杆,两个横杆位于两个竖杆之间,左右两个横杆之间滑动式设有安装框,安装框与横杆之间均绕接有复位弹簧,安装框顶部设有斜板,安装框内下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下部设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叶片,斜板底部设有加热管,斜板后侧的中部设有方形板,机架顶部左前侧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位于横杆外侧,清洗框向下移动与第一滑杆接触,机架顶部左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定滑轮,定滑轮位于第一滑杆前侧,第一滑杆下部均设有拉线,拉线的尾端均绕过同侧的定滑轮与安装框连接,第一滑杆与机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1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