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通信方法、装置、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7974.3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9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谢业专;黎硕;李旭勇;熊帮发;朱国定;刘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兴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新哲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通信 方法 装置 通信 终端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通信终端的终端系统节点,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在时间触发以太网网络系统下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通信数据帧头结构,其中,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包括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数据载荷信息的部分字节;将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业务类型信息和有效数据长度信息存入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将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与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数据内容组合,以得到目标业务数据帧;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送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帧。通过上述步骤,能够使得时间触发以太网网络系统中业务端之间的通信更加快捷、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 Triggered Ethernet,简称TTE)标准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以及汽车领域,有效的解决了控制系统高实时性的同时,实现统一的以太网通信。
在具体的项目应用中,应用层在TTE的两个或多个终端系统节点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比如发送控制指令、读取系统状态数据等等。由于应用不同,通信数据的长度也不同。为了减少TTE系统中虚链路的数量,两个终端系统节点之间的一个通信方向上一般设计一条虚链路,该虚链路需要能够承载源发送方发送的所有不同长度的业务数据。因此,该虚链路上TTE通信的数据帧的长度应设计为业务应用数据中的最大长度。根据TTE通信标准,源发送方发送的所有业务数据帧的长度都将等于这个最大长度。当业务应用数据的实际长度小于最大长度,源发送端将会填充无效数据,补齐数据帧长度。该业务数据帧按标准格式发送,接收方终端系统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帧后,无法获知这一帧数据包承载的业务应用数据的实际有效数据长度,应用层只能完整地接收所有数据信息包括源发送端填充的无效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处理,这样浪费了带宽,降低了业务处理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终端的终端系统节点,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在时间触发以太网网络系统下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发送业务数据帧;
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通信数据帧头结构,其中,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包括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数据载荷信息的部分字节;
将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业务类型信息和有效数据长度信息存入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其中,所述业务类型信息和所述有效数据长度信息的字节数之和小于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的字节数;
将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与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数据内容组合,以得到目标业务数据帧;
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送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送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帧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帧进行循环冗余校验,以得到第一循环冗余校验码;
将所述第一循环冗余校验码存入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其中,所述业务类型信息、所述有效数据长度信息和所述第一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字节数之和小于所述通信数据帧头结构的字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待发送业务数据帧的存储格式与IEEE802.3定义的时间触发以太网数据帧的存储格式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终端的终端系统节点,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在时间触发以太网网络系统下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目标业务数据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兴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兴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7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