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泄露氨气吸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7124.3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艾明刚;国敬;王涛;赵华;张军;杜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华海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G08B2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梁轶聪 |
地址: | 257200 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露 氨气 吸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露氨气吸收装置,涉及报警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与储氨罐,储氨罐设置于箱体的内腔中,箱体顶部铰接有盖板,箱体内腔侧壁设置有喷洒机构,盖板下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氨气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盖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湿度报警器,箱体一侧设置有控制器,箱体内腔底壁开设有圆形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氨气报警器感知储氨罐是否发生泄漏,当储氨罐发生泄漏后,氨气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抽水泵与电控球阀开启,水枪对储氨罐进行全面的喷淋,使氨溶于水中形成的氨水沿圆形孔流入圆台形漏斗,圆台形漏斗里的氨水沿电控球阀进入处理仓进行储存便于后期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泄露氨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制冷机组主要是通过压缩氨介质来给天然气提供冷量。氨有毒和刺激性气味,扩散速度快,密度比空气小,制冷机组在运行中,极易发生泄漏,产生重大的安全问题,现有的技术通过氨气报警器进行报警,当储氨罐发生泄漏时氨气报警器只能起到报警、警示的作用,无法有效对氨进行处理,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所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泄露氨气吸收装置。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与储氨罐,所述箱体设置有内腔,储氨罐设置于箱体的内腔中,所述箱体内腔底壁两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储氨罐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板与所述箱体的矩形槽插接,所述箱体顶部铰接有盖板,所述箱体内腔侧壁设置有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水枪与水箱,若干所述水枪呈线性排列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所述水箱的两侧固定连通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水枪通过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盖板下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氨气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所述盖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湿度报警器,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箱体内腔底壁开设有圆形孔;
所述储氨罐两侧设置有固定座;
所述箱体底部四角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圆形孔的正下方。
所述水箱包括储水仓与处理仓,所述储水仓位于所述处理仓的下方,所述储水仓与所述处理仓之间设置有阻隔板,所述储水仓一侧壁固定连通有进水阀,所述处理仓一侧壁固定连通有出水阀。
所述储水仓两侧壁与所述抽水泵固定连通。
所述处理仓顶部设置有电控球阀,所述电控球阀顶部固定连通有圆台形漏斗,所述圆台形漏斗位于所述圆形孔的正下方。
所述电控球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位于所述箱体内腔侧壁最上部的所述水枪的高度高于所述储氨罐的高度,位于所述箱体内腔侧壁最下部的所述水枪的高度低于所述储氨罐的高度。
所述箱体内腔底壁设置为V形。
所述氨气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报警器和所述抽水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氨气传感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储氨罐发生泄漏后,氨气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抽水泵与电控球阀开启,水枪对储氨罐进行全面的喷淋,使氨溶于水中形成的氨水沿圆形孔流入圆台形漏斗,圆台形漏斗里的氨水沿电控球阀进入处理仓进行储存便于后期的处理,有效的防止了氨气泄漏产生的爆炸事故或者是工作人员的中毒,解决了储氨罐泄漏后氨气处理难的问题,箱体内腔底壁设置为V形,便于氨水的流出,同时水枪对储氨罐进行全面的喷淋,提高箱体内腔的湿度,湿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湿度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水枪进行喷淋,处理仓便于存储氨水,同时处理仓设置有出水阀,便于后期氨水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华海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胜利油田华海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7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