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高汞金矿石炭浸回收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4778.0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田立国;赵俊蔚;张耀军;杨超;夏文强;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4 | 分类号: | C22B3/44;C22B3/24;C22B3/12;C22B11/00;C22B11/08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宋妍丽 |
地址: | 562299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金矿 石炭 回收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高汞金矿石炭浸回收率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汞金矿石的炭浸提金工艺。包括浸原调浆、调矿浆pH、控制药剂用量、浸金、固汞、炭浸、载金炭与矿浆分离、浸渣与贫液后处理。固汞与炭浸结合处理高汞金矿石,保证金的浸出和吸附同时进行时,可将溶出的汞沉淀,降低汞在溶液中的浓度,减少活性炭对汞的吸附量,使沉淀汞时不会对金的浸出造成影响,消除汞对炭浸工艺的影响,避免活性炭“汞中毒”现象。本发明提高高汞金矿石炭浸回收率的方法绿色环保高效,具有操作简单、连续性强、黄金回收率高、成本低、无需额外增加处理工序等优点,大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矿石的提取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高汞金矿石的炭浸提金工 艺。
背景技术
对于汞含量较高的金矿石,早期采用的工艺为:首先通过重选或浮选工艺得 到金精矿,然后再利用焙烧-氰化工艺回收金。这种工艺中汞经过高温焙烧后对 环境可造成严重污染,即使经过处理也难以达标,汞释放到环境后将长期存在, 能够通过大气长距离传输,经生物累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显著不利影响。因 此,对于汞含量较高的金矿石,在汞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前,焙烧法已不再适 用。
目前,高汞金矿石一般采用常规的金精矿提金工艺,或者是先将金精矿进行 预处理后,再进行浸出提金。浸出提金工艺如果采用炭浸工艺,金的回收率指标 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某生物氧化厂生产数据显示,处理汞含量较高的 卡林型矿石,较处理常规卡林型矿石,炭浸金回收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左右,研 究表明汞是主要影响因素。汞在炭浸过程中能与氰化钠反应生成汞氰络合物被活 性炭吸附,导致活性炭对金的吸附率降低,从而影响了金的回收。高汞金矿石在 金富集和精炼的每一步(即浸出、炭吸附和解吸、电解冶金或沉淀和熔炼)都会 产生环境和经济问题。因此,研究发明一种方法,消除或大幅降低汞的影响,提 高此类矿石金的回收率,使高汞金矿石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意义重大。
本发明通过对炭浸工艺过程中汞的行为研究,创造性地将固汞技术与炭浸工 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高汞金矿石,通过优化控制条件,结合实际生产,经过多 次试验得到适宜的工艺参数,解决了汞对生产指标的影响,提高了金回收率。
目前,固汞技术(汞沉淀技术)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废水中汞的去除方面,并 且已得到成熟应用;黄金行业汞的去除研究工作主要为固液分离后的贵液以及废 水处理方面,而对炭浸过程中汞对金回收率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为实验室对浸 出过程汞的行为开展的研究,没有看到有关控制汞影响的方法研究,亦未见工业 应用案例。
废水和贵液中汞的去除,一般来说,条件控制宽泛,目标容易实现,而炭浸 工艺则不然,由于金的浸出和吸附同时进行,既要将溶出的汞沉淀,降低汞在溶 液中的浓度,减少活性炭对汞的吸附量,又要保证沉淀汞时不会对金的浸出造成 影响,因此消除汞对金回收的影响是提高高汞金矿石炭浸回收率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高汞金矿石的提取工艺,消除汞对金回收的 影响,提高汞的回收率及资源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
一种提高高汞金矿石炭浸回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浸原调浆至浓度为25~45%,并在调浆的过程中控制矿浆pH值为9~12;
2)在步骤1)调好pH后按2~15kg/吨矿石添加浸金剂、按0.2~1.0kg/吨矿石 添加硫化钠、按8~30kg/m3添加活性炭,进行搅拌浸出24~72h;
3)浸出结束后进行筛分分离,分离得到载金炭和矿浆,载金炭用于后续提 取工艺;矿浆进一步经过固液分离得到浸渣和贫液;
4)后处理:浸渣经过环保处理后排放至尾矿库,贫液返回浸出系统或经环 保处理达标后排放。
所述浸原是金矿石、金精矿、二者预处理渣中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4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