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水中铅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04340.2 | 申请日: | 2021-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妍妍;翟鸿国;王悦;孙霞;郭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9;G01N21/7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水中 电化学 发光 适配体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检测废水样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运用化学键结合、共价键、π-π共轭键、自组装等技术构建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铅重金属,并且引入碳化钛和金复合物、金和二氧化硅复合物、纳米金等材料,不仅可以增强适配体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而且可以增强电化学发光信号,利用铅适配体与铅的特异性结合,来定向检测铅重金属,既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通过铅重金属对适配体的特异性剪切,实现对铅的高特异性识别,以更有效的完成目标成分铅重金属的快速检测,碳化钛和金复合物、金和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制备步骤为:
MXene@Au的制备:将12 mL的0.5 mg/mL MXene超声分散10 min,之后加入60 μL的1%的氯金酸(HAuCl4.3H2O),反应30 min之后,再加入50 μL的0.16 mol/L硼氢化钠(NaBH4)和1.6mol/L氢氧化钠(NaOH)(两者的体积比=1:1)的混合物,超声处理30 min,用离心机在10000rpm下离心8 min,用超纯水离心洗涤3次,在60℃条件下真空干燥,配制成5 mg/mL的溶液;
Au@SiO2的制备:将实验中可能用到的玻璃容器全部提前置于王水(硝酸与盐酸体积比=1:3)中浸泡24 h,超纯水清洗5遍,烘干待用;量取200 mL的超纯水,加入2 mL氯金酸溶液,轻摇溶液混匀,置于微波炉中加热至溶液沸腾。迅速去除,按同一方向摇晃瓶身,使瓶里的溶液转动起来,快速加入1%柠檬酸三钠,继续摇晃混匀,放回微波炉加热4 min,取出容器,此时的溶液呈现酒红色;置于室温冷却,待冷却至室温,加入超纯水定容至200 mL,即为(0.1 mg/mL)纳米金溶液;将80 μL 20%的硅酸乙酯-乙醇溶液加入到上述合成的纳米金溶液20 mL和200 μL 0.1 M NaOH的混合液中,在25℃的条件下孵育24 h并剧烈搅拌,溶液在7000 rpm下离心10 min,超纯水离心洗涤3次,沉淀在超纯水中重新分散。
2.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铅离子检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界面,其特征在于:MXene@Au通过金硫键连接适配体S1链,MXene@Au不仅能够为玻碳电极提供大的比表面积,而且还能够增加电极表面电子传输速率,增加了适配体传感器界面的导电性,显著增强了电流响应;另外Au@SiO2能够促进测试底液与发光物质的转化,借助Au@SiO2的催化作用,增强了电化学发光信号。
3.通过纳米材料的协同作用,为适配体在电极表面的固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物界面,扩大了电极的有效固定面积,提高了传感器表面适配体的有效固定量,进而增大了铅重金属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步骤为:
在玻碳电极(GCE)上滴加5 μL的5 mg/mL的Mxene@Au,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半小时,得到Mxene@Au/GCE。
4.接着在Mxene@Au/GCE电极上滴加5 μL 200 nM的适配体S1链,于室温下放置半小时,待电极自然晾干后,再滴加5 μL 10 mg/mL的Au@SiO2,于室温下放置半小时,待电极自然晾干,再滴加5 μL 200 nM的适配体S2链,于室温下放置半小时,待电极自然晾干,适配体传感器制备完成,保存在4℃条件下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43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