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干气密封余热利用耦合换热器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04330.9 | 申请日: | 2021-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宇;李红智;姚明宇;张一帆;李凯伦;乔永强;吴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9/00 | 分类号: | F25B9/00;F25B41/40;F25B40/06;F28D21/00;F01K25/10;F01D1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氧化碳 发电 系统 密封 余热 利用 耦合 换热器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干气密封余热利用耦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回路系统与余热换热系统;
所述主回路系统包括压缩机(1)、回热器(2)、外部热源(3)、二氧化碳机组(4)、冷却器(5)和气体储罐(6);压缩机(1)出口通过阀门管道与回热器(2)冷侧入口连接,回热器(2)冷侧出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热源(3)连接,外部热源(3)通过阀门管道与二氧化碳机组(4)进气侧连接,二氧化碳机组(4)排气侧与回热器(2)热侧入口连接,回热器(2)热侧出口通过阀门管道与冷却器(5)入口连接,冷却器(5)出口通过阀门管道与气体储罐(6)相连接,气体储罐(6)与压缩机(1)入口连接;
所述余热换热系统包括冷启动加热器(7)、余热换热器(8)、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以及调节阀(10)、第一关断阀(11)、第二关断阀(12)、第三关断阀(13)、第一逆止阀(14)和第二逆止阀(15);在主回路系统的回热器(2)热侧与冷却器(5)之间增加一组旁路管道,回热器(2)热侧出口通过旁路管道上设置的调节阀(10)与余热换热器(8)热侧入口连接,余热换热器(8)热侧出口通过旁路管道上设置的第一关断阀(11)与主回路系统管道连接;在压缩机(1)与回热器(2)管路之间引出一路管道通过第二逆止阀(15)和第三关断阀(13)与余热换热器(8)冷侧入口连接,余热换热器(8)冷侧出口直接通过管道与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入口连接;另有一路管道通过第一逆止阀(14)和第二关断阀(12)与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入口连接;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出口通过管道布置有冷启动加热器(7),最终通过管道分配给干气密封各个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干气密封余热利用耦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系统中,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共有两路供气气源:一路经由第一逆止阀(14)与第二关断阀(12)从外部直接加压进入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另一路经由第二逆止阀(15)与第三关断阀(13)从压缩机(1)出口通过余热换热器(8)进入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余热换热器(8)热侧通过调节阀(10)与第一关断阀(11)连接在主系统回热器(2)的热侧出口与冷却器(5)入口之间;在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下游进入各个用户前,设置一组冷启动加热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干气密封余热利用耦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在无气源状态下,仍应满足不低于2小时的干气密封气体供应,作为停机、保温以及管路吹扫气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干气密封余热利用耦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机组(4)包括同轴连接的透平和发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干气密封余热利用耦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储罐(6)与压缩机(1)入口压力维持在6.5~7.5MPa,入口温度通过冷却器(5)维持在35~40℃,冷却方式为水冷或空冷;二氧化碳工质经过压缩机(1)加压后工质压力达到18~20MPa,经过外部热源(3)加热后温度达到500℃,外部热源(3)为燃煤、燃气、核反应或光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干气密封余热利用耦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气密封供气联箱(9)为压缩机(1)以及二氧化碳机组(4)中的透平提供密封气源;为提高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总效率,整个主回路系统的总泄露量控制在100Nm3/h以内;干气密封气体温度维持在80~100℃,故余热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温度不低于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43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