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门内饰板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1096.4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和平;高文江;易祖闻;周莉圆;幸向玲;林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内饰板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内饰板总成,包括上本体装饰件,还包括开关面板装饰件和下本体装饰件;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中部向外凹陷并形成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开关面板装饰件的开关面板安装孔,所述开关面板安装孔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下部与所述下本体装饰件的上部连接,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材质采用硬质塑料,所述下本体装饰件包括支撑体和包覆在所述支撑体的包覆体,所述支撑体的材质采用高密度纤维板,所述包覆体的材质采用PU/PVC共混膜。本发明能够兼顾成本、用户体验以及造型美观性,适用于满足出租车、网约车市场用户的高性价比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内饰板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系统中重要的零件之一,能够提升用户体验、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目前中高端乘用车型为了增加舒适性,腰线以上的上本体装饰件、嵌饰板和扶手位置等区域内部设计骨架,面层增加带泡沫的皮革包覆,腰线以下区域设计全硬质塑料,此种设计符合高端车型定位,但产品成本高。商用车和出租车以全硬塑结构为主,全硬塑结构的优点是造型的设计自由度大,但缺点是结构较复杂,产品重量重,工装投入高、产品成本较高。
CN108216068A公开了一种耐磨轻质汽车门护板,包括门护板本体,所述门护板本体一侧顶部设置有三角板,另一侧中部设置有凹陷部,门护板本体内周沿设置有若干安装卡孔座,门护板本体上部安装有车门内扣手,中部设置有扶手,下部设置有喇叭网,门护板本体表面分布有周向定位结构,所述周向定位结构为十字型,周向定位结构周围设置有若干正交分布的加强筋,所述门护板本体表面涂覆有耐磨层。该耐磨轻质汽车门护板结构简单、质轻、强度高、外观美观,并且很大程度提高门护板的侧碰安全性能,增强汽车的安全性。但是该结构制作难度高,造型自由度低,需要特定材料的耐磨层,触感舒适性较差。
CN207772843U 公开了一种车门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门总成包括:车门骨架,所述车门骨架具有卡接槽和卡孔,所述卡接槽邻近所述车门骨架的一个边沿设置且所述卡孔邻近所述车门骨架的其余边沿设置;以及车门饰板,所述车门饰板在所述车门骨架的内侧与所述车门骨架相正对,所述车门饰板具有与所述卡接槽配合的定位凸部以及与所述卡孔卡接的卡扣。该车门饰板为一体式结构,安装结构较复杂,产品重量较重,工装和材料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门内饰板总成,能够兼顾成本、用户体验以及造型美观性,适用于满足出租车、网约车市场用户的高性价比需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门内饰板总成,包括上本体装饰件,还包括开关面板装饰件和下本体装饰件;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中部向外凹陷并形成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开关面板装饰件的开关面板安装孔,所述开关面板安装孔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下部与所述下本体装饰件的上部连接,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材质采用硬质塑料,所述下本体装饰件包括支撑体和包覆在所述支撑体的包覆体,所述支撑体的材质采用高密度纤维板,所述包覆体的材质采用PU/PVC共混膜。
进一步,所述包覆体包括覆盖部和设置在所述覆盖部的周边的包边部,所述覆盖部覆盖在所述支撑体的内侧,所述包边部对所述支撑体的周边进行包覆。
进一步,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下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焊接柱,所述下本体装饰件对应多个所述焊接柱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开关面板装饰件上设置有面板凹槽、多个开关安装孔和多个V形卡扣,所述面板凹槽向下凹陷并且所述面板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车门钣金连接的螺钉安装孔,所述安装平台上对应多个所述V形卡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接孔。
进一步,还包括上本体加强件,所述上本体加强件设置在所述上本体装饰件的上部的内侧,所述上本体加强件上设置有用于与车门内水切配合的U形筋。
进一步,所述上本体装饰件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定位筋,所述上本体加强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筋配合的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1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