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9445.3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杜瑾;司晓光;谢宝龙;张晓青;张爱君;任华峰;成玉;曹军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7/0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养殖 原位 生态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沟渠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布设于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沟渠中,所述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复合生物净化滤床、推流曝气设备、生物载体组件和生态浮床;所述复合生物净化滤床设置于所述排放沟渠的两边邻近护坡的位置;所述复合生物净化滤床自水底而上设置2~4层滤床基质;所述推流曝气设备内部中空,所述推流曝气设备延水流方向设置于水面以下0.5~1m处;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耐盐植物。本发明在排放沟渠中通过激活土著微生物菌群的净污功能,并结合耐盐植物,实现对海水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原位修复排放沟渠生态环境,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入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正在向集约化方向迅速发展,但伴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风险相应增加。海水养殖废水中含有残余饵料和动物排泄物等污染物,若不经过处理随意排放,会使环境水体中溶解氧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等含量增加,大量滋生细菌、微生物等,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厂化海水养殖基地的设施设备滞后,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而且未建废水与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或经改造建成处理设施,但缺乏相应有效的达标处理技术,导致养殖期间产生的废弃物大部分直接排入水体环境。当大量含未消化饲料和鱼类排泄物的尾水直接排入或超标排入受纳水体后,会导致养殖区域附近的水体和底栖环境恶化,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大多集中于淡水养殖,但由于海水养殖尾水的盐度较高,并不能直接套用淡水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工艺,需要针对海水养殖尾水的特点开发相应的技术。中国专利CN 113200609 A《下沉式之字型沉淀渠-复合生态滤坝系统及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就是针对淡水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方法。
海水养殖废水可生化性好,采用生物法处理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由于盐度效应导致生化反应系统启动缓慢、周期较长,污染物去除效果往往不理想,特别是对氮、磷的处理效果较差。中国专利CN 113023926 A《一种大规模海水养殖的尾水处理系统及方法》采用尾水处理结构、二次沉淀结构和过滤结构。中国专利CN 110002675 A《一种对虾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是针对海水养虾废水的处理工艺,采用了厌氧发酵塘、组合净化塘和生态湿地等常规的生化塘处理单元。中国专利CN 106186548 A《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采用斜板沉淀池与三段式脱氮除磷池。这类工艺都需要构筑多个结构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增加了建设成本和用地,不利于推广应用。
在规模化海水养殖区的排水渠中,可以采用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在排水渠中实现对海水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原位修复排水渠生态环境,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入海。中国专利CN 101264980A《一种海水养殖环境多态位生物修复方法》是在海水养殖废水排放沟渠中投放有益菌、滤食鱼类、大型海藻等,形成不同生物的生态位,对排放沟渠进行水质净化和环境修复。该技术投入大量外源微生物,但如果不改变水体的溶氧、流速等环境条件,外源有益菌难于形成优势菌群,稳定性差,且外源投加微生物既增加成本也有环境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海水养殖尾水的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能够适合于海水养殖尾水的水质特点和工厂化海水养殖区尾水排放沟渠的实际情况,在排放沟渠中通过激活土著微生物菌群的净污功能,并结合耐盐植物,实现海水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原位修复排放沟渠生态环境,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入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原位生态处理系统,所述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布设于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沟渠中,所述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复合生物净化滤床、推流曝气设备、生物载体组件和生态浮床;
所述复合生物净化滤床设置于所述排放沟渠的两边邻近护坡的位置;所述复合生物净化滤床自水底而上设置2~4层滤床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4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