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鼠盒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9409.7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0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百狮特威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23/24 | 分类号: | A01M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鼠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捕鼠盒,属于动物诱捕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具有捕鼠腔的盒体以及设于所述捕鼠腔内的捕鼠夹,所述捕鼠夹包括捕鼠板以及设于所述捕鼠板两端面的夹具;所述捕鼠腔的腔底开设有让位槽,所述捕鼠板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让位槽的一组相对侧壁转动连接。通过在一个捕鼠板上设置两个夹具,当其中一个夹具捕捉到老鼠后,该夹具翻转并隐藏,另一个夹具翻转出来,使捕鼠夹能捕捉两只老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物诱捕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捕鼠盒。
背景技术
老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如破坏家具、散播疾病等,为此人们设计并发明了捕鼠装置,通过捕鼠装置对老鼠进行捕捉。
相关技术中,捕鼠装置包括具有捕鼠腔的盒体与捕鼠夹,捕鼠夹安装在捕鼠腔内,当老鼠进入捕鼠腔内,通过捕鼠夹捕捉老鼠。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捕鼠夹夹住老鼠后,如没有人清理的话老鼠会一直在捕鼠腔内,即使在捕鼠腔内设置多个捕鼠夹,当另一只老鼠进入捕鼠腔内看到被捕捉的老鼠后,老鼠容易逃走,使得捕鼠装置不容易捕捉多只老鼠。
发明内容
为了使捕鼠装置能捕捉两只老鼠,本申请提供一种捕鼠盒。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捕鼠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捕鼠盒,包括具有捕鼠腔的盒体以及设于所述捕鼠腔内的捕鼠夹,所述捕鼠夹包括捕鼠板以及设于所述捕鼠板两端面的夹具;所述捕鼠腔的腔底开设有让位槽,所述捕鼠板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让位槽的一组相对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盒体于捕鼠腔内设置有限制捕鼠板翻转的柔性限位块,所述柔性限位块与捕鼠板相抵接;
所述盒体于所述让位槽内设置有推动捕鼠板翻转的伸缩推动件,所述盒体于所述让位槽内设置有限制所述伸缩推动件伸出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有供所述捕鼠板翻转后拨动定位件向远离伸缩推动件移动的拨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捕鼠板的两端面分别有一个夹具,当捕鼠夹夹住一只老鼠后,捕鼠板一端的重力增加,捕鼠板滑过柔性限位块,捕鼠夹以转轴为中心轴发生转动,捕鼠板推动拨动块,拨动块带动定位件朝远离伸缩推动件的方向移动,使伸缩推动件伸出并推动捕鼠板翻转,从而让捕鼠夹中夹住老鼠的那个夹具翻向让位槽,另一个夹具朝上,从而使捕鼠夹能重新捕捉老鼠;通过在一个捕鼠板上设置两个夹具,当其中一个夹具捕捉到老鼠后,该夹具翻转并隐藏,另一个夹具翻转出来,使捕鼠夹能捕捉两只老鼠。
可选的,所述捕鼠板的两端分别为与柔性限位块抵接的限位端以及翻转端,所述转轴距离限位端的长度小于转轴距离翻转端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距离限位段的长度小于转轴距离翻转端的长度,当老鼠被夹住时,翻转端的重量较大,翻转端下沉,限位端与柔性限位块抵接的力小于翻转端的重量,从而使捕鼠板翻转。
可选的,所述伸缩推动件包括压缩弹簧以及推动捕鼠板翻转的推动杆,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盒体连接,另一端与推动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定位件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定位件与推动杆连接,当捕鼠板翻转并拨动定位件后,定位件与推动杆分离,推动杆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捕鼠板的方向移动,使推动杆推动捕鼠板翻转,从而使捕鼠板中另一个没有捕捉到老鼠的夹具朝上。
可选的,所述让位槽的槽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容纳腔的腔底相贯通,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推动杆的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滑移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杆位于安装槽内,安装槽与容纳腔的腔底相贯通,当推动杆从安装槽内推出后,推动杆与捕鼠板相抵接,使捕鼠板不易翻转;并且推动杆与捕鼠板抵接后,捕鼠板保持水平,使捕鼠板较为稳定且不易晃动,提高捕鼠夹再一次捕捉到老鼠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百狮特威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百狮特威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4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动器转速监测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离子发生器浓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