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颗粒催化剂耦合催化方法及反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97746.2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7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延;杨鑫;雷世远;孟凡东;王松江;孙世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38/00 | 分类号: | B01J38/00;B01J37/08;B01J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冯洁 |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催化剂 耦合 催化 方法 反应 系统 | ||
1.双颗粒催化剂耦合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由再生器排出的轻颗粒催化剂或者夹带部分重颗粒催化剂的轻颗粒催化剂进入含有重颗粒催化剂的第一流化床反应器中,重颗粒催化剂在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中参与进行第一化学反应,使第一反应原料转化为第一反应产物,所述轻颗粒催化剂为第一化学反应供热或取热;
通过控制流化床载气流速使轻颗粒催化剂或者夹带部分重颗粒催化剂的轻颗粒催化剂进入第二流化床反应器中,轻颗粒催化剂参与进行第二化学反应,使第二反应原料转化为第二反应产物;
经第二流化床反应器的轻颗粒催化剂或者夹带部分重颗粒催化剂的轻颗粒催化剂被载气输送至所述再生器中再生;
经所述再生器再生后的轻颗粒催化剂或者夹带部分重颗粒催化剂的轻颗粒催化剂被载气再次输送至第一流化床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颗粒催化剂耦合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所述第二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再生后的所述轻颗粒催化剂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温度,再生后的所述轻颗粒催化剂再生后作为供热体为所述第一化学反应供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颗粒催化剂耦合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所述第二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再生后的轻颗粒催化剂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温度,再生后的所述轻颗粒催化剂作为冷源带走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内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颗粒催化剂耦合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颗粒催化剂的颗粒粒径大于所述轻颗粒催化剂的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颗粒催化剂耦合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颗粒催化剂的颗粒密度大于所述轻颗粒催化剂的颗粒密度。
6.一种双颗粒流化床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依次串联为闭环的第一流化床反应器、第二流化床反应器以及再生器,所述第二流化床反应器位于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颗粒流化床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连接有冷却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颗粒流化床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连接有重颗粒催化剂专用再生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颗粒流化床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催化剂颗粒入口,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轻颗粒催化剂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颗粒流化床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化床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重颗粒催化剂补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77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