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钻井隔水管的深水平台排放二氧化碳物理吸附分离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7107.6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6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龙;许亮斌;田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钻井 水管 深水 平台 排放 二氧化碳 物理 吸附 分离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钻井隔水管的深水平台排放二氧化碳物理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深水钻井平台、CO2物理吸收溶液罐、钻井隔水管、不保温附属管线、海底柔性囊式不保温管、保冷附属管线、气液分离装置、升温装置和CO2储存装置;
所述深水钻井平台上设置废气排放装置,所述钻井隔水管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深水钻井平台上;
所述废气排放装置和所述CO2物理吸收溶液罐均与所述不保温附属管线相连接;
所述不保温附属管线、所述保冷附属管线分别沿所述钻井隔水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其外壁上,所述海底柔性囊式不保温管设于所述钻井隔水管的底部外壁上;所述不保温附属管线、所述保冷附属管线通过所述海底柔性囊式不保温管相连接;
所述保冷附属管线依次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升温装置和所述CO2储存装置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升温装置和所述CO2储存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深水钻井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钻井隔水管的深水平台排放二氧化碳物理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放装置和所述CO2物理吸收溶液罐通过混输泵与所述不保温附属管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钻井隔水管的深水平台排放二氧化碳物理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O2物理吸收溶液罐储存CO2的有机吸收溶剂;
所述有机吸收溶剂包括甲醇、聚酷类有机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钻井隔水管的深水平台排放二氧化碳物理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保温附属管线采用不保温的材料制成;
所述保冷附属管线采用保冷材料制成。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钻井隔水管的深水平台排放二氧化碳物理吸附分离装置进行基于钻井隔水管的深水平台排放CO2物理吸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深水钻井平台产生的含CO2排放废气与所述CO2物理吸收溶液罐中CO2的有机吸收溶剂一起输送至所述钻井隔水管的外壁上设置的所述不保温附属管线内,在所述钻井隔水管底端输送至所述深水海底柔性囊式不保温管,再通过所述保冷附属管线向上输送回所述深水钻井平台上的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得到CO2的溶液经过所述升温装置,分离出成高纯度CO2再输送进CO2储存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钻井平台产生的含CO2排放废气与所述CO2物理吸收溶液罐中CO2的有机吸收溶剂通过所述混输泵输送至所述不保温附属管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71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