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6254.1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7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强;崔永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00 | 分类号: | H01Q1/00;H01Q21/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化 智能 控制 天线 通信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包括固定基座、转动基座、动力组件以及天线阵列,所述转动基座安装于固定基座上,所述动力组件安装于固定基座底面,所述动力组件与转动基座连接,所述天线阵列安装于转动基座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分体液冷储液机构与分布式液冷循环结构配合,对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进行有效的冷却,降低其工作温度,延长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寿命,同时结构组成简单,可以随天线阵列同步旋转,拆装也方便,更加快了检修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结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通讯技术也随着发展而越加精密,功能更加趋于丰富和完善,在现有的通讯设备中,基于通讯卫星的无源通讯设备的兴起,极大的解放了对于光纤的依赖,因而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便携需求较高的领域,移项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无源宽带的能量利用率,普通移相网络已不能保证宽带移相要求,造成在宽频带内轴比恶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集成程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也随之提高,而且随着能量利用率的提高,使得基于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的天线可以连续工作,而这就造成了散热不佳的问题,现有的基于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的天线结构无法有效的散出热量,导致元器件使用寿命降低,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背景技术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天线通信终端设备,包括固定基座、转动基座、动力组件以及天线阵列,所述转动基座安装于固定基座上,所述动力组件安装于固定基座底面,所述动力组件与转动基座连接,所述天线阵列安装于转动基座上,
所述固定基座上一侧设有分体液冷储液机构;
所述天线阵列上设有分布式液冷循环结构;
所述分体液冷储液机构外部包裹有风冷循环保护罩壳;
所述分体液冷储液机构包括:同步固定板、循环水槽、若干换热片、循环水泵、出水管、回水管以及一对连接接头;
所述同步固定板安装于转动基座一侧,所述同步固定板上设有循环水槽,所述循环水槽的外侧设有若干换热片,所述循环水槽的一侧设有循环水泵连通于循环水槽内,所述循环水泵上设有出水管贯通安装于风冷循环保护罩壳上,所述循环水箱上设有回水管贯通安装于风冷循环保护罩壳上,一对所述连接接头安装于出水管以及回水管的端部;
所述固定基座为矩形结构的金属框架,所述固定基座中心开设有柱形槽,所述转动基座嵌装于柱形槽内。
所述分布式液冷循环结构包括:一对循环通口、一对对接管、一对调节阀门、导热板、若干无源宽带模组以及循环管;
所述天线阵列的外壁设有一对循环通口,一对所述循环通口上设有一对对接管与一对所述连接接头连接,一对所述循环通口上设有一对调节阀门,所述天线阵列外壳内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呈矩形阵列排列有若干无源宽带模组,所述导热板背部安装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循环通口上。
所述风冷循环保护罩壳包括:防护罩壳、通气槽、通气风机、若干限位座、若干固定槽、若干紧固螺母、扣盖以及锁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6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