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灰渣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3670.6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3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左海滨;王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80 | 分类号: | B09B3/80;B09B3/32;B09B10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岳野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灰 资源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油灰渣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S1、将干燥后的油灰渣粉碎;S2、采用高压反应釜对粉碎后的油灰渣进行溶剂热萃取,得到萃取液和残渣;S3、对萃取液进行蒸馏,得到固体提取物,并回收有机溶剂;S4、以所述固体提取物用作粘结剂制备热压型煤;S5、以步骤S2得到的所述残渣为原料制备陶粒。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对油灰渣的处理效率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完全符合油灰渣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处理目标。油灰渣的萃取率可达70%;绝大部分多环芳烃转移到提取物中,残渣中基本不含多环芳烃;提取物的粘结性能显著提升,制成的热压型煤的强度很高;残渣的灰分含量在30%以上,是制备陶粒的理想原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灰渣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制油技术有助于中国摆脱对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过度依赖,从而提高能源安全。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相比于煤间接液化技术,煤直接液化技术的热效率和液体产品收率更高,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煤炭直接液化技术首先将合适的煤磨成细粉,然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加氢反应使煤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转化过程是在含有煤粉、溶剂和催化剂的浆液系统中进行加氢和解聚,在将液体燃料精制后可以制得优质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目前,神华集团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艺,成为世界上煤直接液化的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已于2011年正式进入了商业化生产。
然而,在煤炭的直接液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直接液化残渣,也被称为油灰渣。油灰渣主要由沥青质、前沥青质和无机矿物质组成,其固体物含量约为50%,软化点约为160℃,热值约为7000大卡。据统计,每生产100万吨油品,大约会产生60万吨油灰渣。随着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产生的油灰渣的数量也逐渐增加。油灰渣中的沥青质属于煤焦油类沥青质,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具有很高的致癌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然而,油灰渣也是一种宝贵的能源,具有高热值和有机化合物含量。因此,对油灰渣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对于经济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直接将油灰渣用作燃料、配煤炼焦、热解、气化和炭素材料的原料是常用的处理方法,然而较高的粘度以及矿物质含量,特别是较高的硫含量限制了油灰渣的利用率。
溶剂萃取法是实现油、渣分离的一种简单操作。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油灰渣中有机组分与萃取溶剂的互溶机理,将含油废渣与溶剂按所需的比例混合而达到完全混溶,再经过滤、离心或沉降等达到油、渣分离的目的。萃取分离方法具有高效、经济、处理量大的特点。但关于溶剂萃取技术的研究还较少,寻找经济、低能耗的绿色溶剂是溶剂萃取技术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提供了一种油灰渣的资源化处理方法,能够解决油灰渣处理困难、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油灰渣的处理效率高,产品的附加值大。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灰渣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
S1、将干燥后的油灰渣粉碎,所述油灰渣为煤炭直接液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渣;
S2、采用高压反应釜对粉碎后的油灰渣进行溶剂热萃取,得到萃取液和残渣;
S3、对萃取液进行蒸馏,得到固体提取物,并回收有机溶剂。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S4、步骤S3得到的所述固体提取物用作粘结剂制备热压型煤;
S5、以步骤S2得到的所述残渣为原料制备陶粒。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步骤S2中,萃取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溶剂热萃取温度为300-400℃,萃取时间为0.5-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3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