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新型吸附材料的高温烟道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3158.1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得胜;高国栋;郑金;孙大伟;闫宏;石清鑫;马翔;李昊燃;王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2 | 分类号: | B01D53/82;B01D53/6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新型 吸附 材料 高温 烟道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新型吸附材料的高温烟道CO2吸附装置,包括吸附装置壳体(7),以及设置吸附装置壳体(7)内的若干个吸附单元,若干个吸附单元的两端通过吸附装置压板(6)进行连接固定,吸附箱壳体(7)通过吸附箱法兰(5)与烟道进行连接。本发明通过在烟道内安装采用LiSiO4吸附材料的吸附装置,可对高温烟气中含有的CO2气体进行有效吸附,且该装置采用法兰与烟道进行连接,方便拆卸,可利用机组小修期间,对吸附层进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火力发电厂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新型吸附材料的高温烟道CO2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在火电厂烟气中占比大约为12%,若能够将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减排,则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业产业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二氧化碳的主要分离方式有:吸收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法、低温蒸馏法、电化学法、水合物法等。其中吸收分离法和吸附分离法虽然效率不高,但较为符合火力发电厂的烟气环境,吸收分离法对于烟气温度等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故新型材料的吸附分离法的研究,是高温烟气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吸收的主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新型吸附材料的高温烟道CO2吸附装置,通过在烟道内高温度段(500~700℃)加装CO2吸附装置层,吸附材料为一种锂的正硅酸盐(LiSiO4),在500℃以上时,硅酸锂对CO2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LiSiO4+CO2=LiSiO3+LiCO3,该材料的吸附反应为可逆反应,在温度730℃以上时候,逆反应可生成CO2气体。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采用新型吸附材料的高温烟道CO2吸附装置,包括吸附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吸附装置壳体内的若干个吸附单元,若干个吸附单元的两端通过吸附装置压板进行连接固定,吸附箱壳体通过吸附箱法兰与烟道进行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个吸附单元均包括吸附箱箱体,以及设置在吸附箱箱体内壁周向上的若干个吸附棒,吸附棒的两端分别通过吸附棒挡片和吸附棒柱销与吸附箱箱体的内壁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附箱箱体采用壁厚为6mm的304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附棒挡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附棒柱销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制成,用于连接及固定吸附棒和吸附箱挡片。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附棒为主要材料为固相LiSiO4材料制成的圆柱形部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两个吸附棒之间留有不小于40mm的间隙。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附装置法兰的材料为Q345B普通碳钢。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附装置压板的材料为304不锈钢材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附装置壳体的材料为Q345B普通碳钢。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31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压裂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异常芯片的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