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3138.4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9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叶圣永;刘旭娜;汪伟;程超;陈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王鹏程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类型 用户 综合 需求 响应 运行 策略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及系统,涉及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领域。一种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园区用户的用能特征将园区内用户划分为多种类型用户;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建立相应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以园区可再生能源消纳率、碳排放量和总收益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模型;运行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模型,获得最优园区运行策略。本发明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建立了其相应的多种类综合需求响应模型,能够充分挖掘需求侧的响应潜力,提高各类用户的用能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日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Jeremy Rifkin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通过整合多种形式的能源,以电网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将改变传统能源消耗模式,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在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协同电、热和天然气等多种能源,构建能源互联网。随着多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种形式的能源在生产、传输和消费环节的耦合日益紧密,传统的电力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DR)逐渐向综合需求响应(IntegratedDemand Response,IDR)发展,IDR是依托于用户侧的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电力市场、天然气市场等多个能源市场价格信号引导改变用户综合用能行为的机制和手段。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耦合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同时能源枢纽以及能源耦合设备的加入使系统的输入输出形式多样化,再以智能电网技术为依托,在实现提高园区能源利用率以及新能源消纳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是能源互联网试点落地的主要形式。
由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中配置多种能量转换设备及各类储能设备将多种能源输入集成到一个系统中,进行转换、存储、分配,最终实现多种能量的输出,是一个多能相互转换、相互耦合的复杂过程。所以充分利用综合需求响应等技术,对园区中能量转换、能量存储设备和各类负荷进行综合管理,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能量需求,促进供需互动,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并减少系统碳排放。
目前,已有较多学者针对计及IDR的园区优化运行进行研究,但大多主要针对单一用户类型园区或将用户响应过程建立为统一模型进行研究,从而忽略了不同园区内不同用户的用能设备类型、用能特性以及综合需求响应方式的差别,从而未能充分挖掘需求侧多能负荷响应调节潜力以及限制了园区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以及系统运行经济环保性与调控灵活性,因此,如何针对园区内不同用户类型建立相应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并且如何计及各用户综合需求响应制定园区最优运行策略以实现园区内供需双侧资源协调优化等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园区内供需双侧资源协调优化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园区用户的用能特征将园区内用户划分为多种类型用户;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建立相应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以园区可再生能源消纳率、碳排放量和总收益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类型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模型;运行上述园区运行策略生成模型,获得最优园区运行策略。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用户的用能特征包括用能设备类型和用能特性。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建立相应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包括;针对工业用户建立工业用户综合需求响应模型;针对商业用户建立商业用户综合需求响应模型;针对居民用户建立居民用户综合需求响应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3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