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小直径焊接的埋弧自动焊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3042.8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旬;赵哲江;袁莉;徐勇建;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徐贝贝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直径 焊接 自动 小车 | ||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小直径焊接的埋弧自动焊小车,包括移动轨道、导向移动机构、定位焊接系统和升降调节机构,所述移动轨道的顶部设有滑动适配的焊接小车,所述定位焊接系统分别包括机头、延伸导管、送丝机构、焊剂漏斗、焊枪、吸风机、电动推杆、光学检测仪和导向定位机构,所述机头的一侧与延伸导管固接;本发明通过定位焊接系统促使焊接小车搭设的机头变小,使其能伸入筒体内部,并利用延伸导管及送丝机构作为导向结构,可将焊丝在延伸导管内进行输送供给,由原本向下送丝改为向焊接小车前方送丝,这样不仅避免焊丝置于外界受到灰尘粘附和碰撞的风险,同时稳定保持焊丝供给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埋弧自动焊技术领域,具体为针对小直径焊接的埋弧自动焊小车。
背景技术
随着焊接自动化理念的不断发酵,各种各样的自动焊接设备不断涌现,针对各种焊接工况,各种焊接方法的自动化焊接设备层出不穷,埋弧自动焊是当今焊接生产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焊接方法,埋弧自动焊焊接小车是其中应用最简便最频繁的一种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埋弧自动焊焊接小车应用的推广和技术也逐渐成熟。
当前的埋弧自动焊在压力容器焊接生产领域中已广泛应用,但在小直径的容器上焊接时,发现直径400-800mm范围内的设备因无法采用埋弧自动焊,从而出现的焊接质量低且外观成型不好,焊接效率底的问题,增加焊接小车对小直径容器焊接的局限性,在进行焊接工作期间,容器的焊缝会随着容器自转进行焊接,然而容器在旋转时可能出现振动而产生位置偏移,从而导致焊缝焊接工作出现误差,降低容器焊接的稳定性,当焊接期间容易引起较多的粉尘及烟尘,该引起的粉尘和烟尘不仅影响容器的焊接质量,且难以直接回收,容易直接与外界空气混合,降低装置的环保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小直径焊接的埋弧自动焊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移动轨道、导向移动机构、定位焊接系统和升降调节机构,所述移动轨道的顶部设有滑动适配的焊接小车,所述定位焊接系统分别包括机头、延伸导管、送丝机构、焊剂漏斗、焊枪、吸风机、电动推杆、光学检测仪和导向定位机构,所述机头的一侧与延伸导管固接,所述机头的另一侧固接有焊剂漏斗,所述延伸导管底部的一侧设有焊枪,所述焊剂漏斗的底部固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有吸风机,所述焊剂漏斗一侧的底部设有光学检测仪,所述延伸导管的一侧设有送丝机构;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分别包括机身、内螺纹槽、螺纹杆、伸缩导管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位于升降调节机构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焊接小车顶部的一侧固接有伸缩导管,且伸缩导管与机身固接,所述机身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内螺纹槽,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内螺纹槽螺纹适配的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导向移动机构分别包括延伸导轨、导轮和伸缩杆,所述延伸导轨固接于移动轨道背面一端的一侧,所述延伸导轨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导轮,且导轮的顶部固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延伸导管固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定位机构分别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槽、内螺纹套管、双向丝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刷辊,所述安装槽固接于焊剂漏斗一侧的顶部,所述安装槽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安装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外侧的两端套设有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套管,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固接有刷辊,所述双向丝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移动轨道背面一端的一侧设有支架,且支架与延伸导轨固接,所述焊接小车的顶部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顶部设有与机身相互贴合的限位座。
优选的,所述送丝机构的一侧设有导丝管,且导丝管的一侧设有法兰盘,所述延伸导管的一侧设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与法兰盘固接。
优选的,所述吸风机的顶部设有导管,所述延伸导管底部的一侧设有收料槽,且收料槽与导管相互连通,所述吸风机的底部设有斜型吸料口,且斜型吸料口与焊枪相互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3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