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内机管路感温包空调器、异常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2681.2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3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香远;姜镇田;刘鹏;涂帮超;谢婷;包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8 | 分类号: | F24F11/38;F24F11/32;F24F11/64;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霍玉娟;陈超德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内机 管路 感温包 空调器 异常 检测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内机管路感温包空调器、异常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和低压传感器;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中安装有至少两个内机管路感温包,所述空调器的主板上安装有内环感温包。本申请通过至少两个内机管路感温包采集数据,结合低压传感器信息按照预设检测规则进行对比分析,检测空调器是否异常,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空调器能够根据检测结果相应的进行处理,提高空调器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计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多内机管路感温包空调器、异常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分体空调器一般室内机仅有一个管温感温包,这是内机唯一的检测冷媒状态的传感器,其位置的选择,参数的设置对空调的可靠性、舒适性甚至是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开发过程中,正确选择室内机管温感温包的位置(一般该位置在冷媒流路靠近中间的地方),可以指示空调器在制冷时冷媒的蒸发温度,在制热时冷媒的冷凝温度;这两个温度对空调器的制冷性能和制热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开发过程中往往会采用热电偶等手段监测多个温度点,所以内机管路感温包不是开发过程中决定性能的唯一依据。但对于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检验,内机管路感温包的选择尤为重要,其中至少涉及“最小运行制冷、冻结滴水、缺氟保护、阀门堵保护、防高温保护、化霜类实验”等可靠性检测。但这些实验对内机管路感温包位置的要求不尽相同,单独的一个内机管路感温包往往无法很好地兼顾,使空调器的可靠性和舒适性受到影响。
在实际用户使用过程中,单独的一个内机管路感温包检测具有迟滞性而且容易误判或无法准确区分空调故障类型,对用户的使用和售后维修均会造成较大困扰。而且单独的一个内机管路感温包无法兼顾制冷和制热的舒适性要求,十分不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内机管路感温包空调器、异常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内机管路感温包使空调器的可靠性和舒适性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内机管路感温包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和低压传感器;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中安装有至少两个内机管路感温包,所述空调器的主板上安装有内环感温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中安装有两个内机管路感温包空调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第一内机管路感温包安装于在制冷流向时制冷剂流路上的制冷剂进口位置;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第二内机管路感温包安装于在制热流向时制冷剂流路上的制冷剂进口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机管路感温包和所述第二内机管路感温包分别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蒸发器的前部和后部。
第二方面,一种多内机管路感温包空调器的异常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方法包括:
开启空调器时,获取空调器中的多个内机管路感温包的温度和内环感温包的温度;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空调器中的多个内机管路感温包的温度、内环感温包的温度和低压传感器的温度;
根据所述开启空调器时获取的多个内机管路感温包的温度和所述内环感温包的温度,以及每次达到预设时间间隔时获取的多个内机管路感温包的温度、内环感温包的温度和低压传感器的温度,按照预设检测规则检测是否存在异常,得到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空调器中包含两个内机管路感温包,则开启空调器时,获取空调器中的多个内机管路感温包的温度和内环感温包的温度,包括:
开启空调器时,获取第一内机管路感温包测得的温度,获取第二内机管路感温包测得的温度,获取内环感温包测得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2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