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鼠多组分气体实时混合吸入暴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7244.1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6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宏;刘进仁;王鸿;范小琳;卢青;李亮;刘志永;高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F25/74 | 分类号: | B01F25/74;B01F2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组分 气体 实时 混合 吸入 暴露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染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鼠多组分气体实时混合吸入暴露装置。包括:若干用于储存气体的钢瓶;气体混合装置,其通过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钢瓶,且通过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每个钢瓶输出预设量的气体至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混合装置用于将多个钢瓶输出的气体混合均匀;暴露舱体,其通过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气体混合装置,且通过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气体混合装置输出预设量的混合气体至暴露舱体;暴露舱体内还设置有模拟爆炸气体的释放单元;本装置可以较大程度模拟爆炸气体的运动,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染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鼠多组分气体实时混合吸入暴露装置。
背景技术
爆炸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毒气体,如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爆炸后的缺氧环境和有毒气体均可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为研究活体(如小鼠)对爆炸气体的中毒机制以及验证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模拟实验十分必要。
当前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吸入研究的动物染毒设备主要由动式、静式和混合式三类,均是对气体组成和浓度的考量,而未考虑气体温度和气体压力的影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鼠多组分气体实时混合吸入暴露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鼠多组分气体实时混合吸入暴露装置,包括:
若干用于储存气体的钢瓶;
气体混合装置,其与所述钢瓶连接;
暴露舱体,其与所述气体混合装置连接;
所述暴露舱体内还设置有模拟爆炸气体的释放单元,所述释放单元包括:筒状的加压舱、设置在所述加压舱内底面被驱动而旋转的转子、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多个y形叶片,所述y形叶片沿所述转子中心均匀设置,所述加压舱的底壁还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转子的形状与所述加压舱的横截面适配,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所述y形叶片与加压舱的顶壁和侧壁滑动接触;所述加压舱侧壁以与所述暴露舱体连通的方式设置有若干槽口,任意一个所述槽口与所述气体混合装置连接,用以接收所述气体混合装置输出的混合气体;所述加压舱的侧壁还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根据所述槽口排出气体温度受温度控制装置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混合装置通过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钢瓶,且通过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每个钢瓶输出预设量的气体至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用于将多个钢瓶输出的气体混合均匀。
更进一步的,所述暴露舱体通过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且通过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气体混合装置输出预设量的混合气体至暴露舱体,任意一个所述槽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且所述管道依次穿过所述暴露舱体底壁、第一腔体底壁和第一腔体侧壁与所述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为LFIX6000系列的高精度体混合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暴露舱体为双层的高透明加厚有机玻璃箱体,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带密封垫圈的动物进出舱门、泄压阀和带阀门的废气排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通过旋转电机驱动,所述旋转电机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其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腔体顶壁和所述加压舱底壁、与所述转子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槽口尺寸从所述加压舱内向外具有由大到小的梯度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对所述槽口排出气体实时监测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相接的温度控制电路和由温度控制电路控制的温控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控制装置,其包括气体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的压力控制电路和由压力控制电路控制的泄压阀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未经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7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