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橡胶止水带的二次衬砌浇筑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78083.X | 申请日: | 202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8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钟理炳;何华;王连华;徐东升;曾勇霖;陈兴全;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5;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橡胶 止水带 二次 衬砌 浇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橡胶止水带的二次衬砌浇筑方法,包括步骤:S1:绑扎待浇筑的二次衬砌的内部钢筋;S2:台车就位;S3:将橡胶止水带设置于待浇筑的二次衬砌端头;S4:在台车两端安装堵头模板,使堵头模板将橡胶止水带封堵在待浇筑的二次衬砌内部;S5:浇筑待浇筑的二次衬砌;S6:拆除堵头模板,并将橡胶止水带的第二侧翼与鼻梁从二次衬砌中凿出;S7:将第二侧翼浇筑进下一节段的二次衬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止水带两侧均设置堵头模板,上述浇筑方法所使用的堵头模板的数量仅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堵头模板的一半,减少了安装固定堵头模板的工作量,堵头模板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数量也相应减少,堵头模板的整体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带有橡胶止水带的衬砌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隧道中需要设置结构缝,结构缝在分段浇筑二次衬砌时形成,为了避免接缝处出现渗水等情况,需要对接缝处进行防渗水的处理,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在浇筑混凝土时在待浇筑的二次衬砌的端头埋入止水带,目前采用的多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包括鼻梁与左、右侧翼,橡胶止水带的两侧翼位于先后浇筑的两段二次衬砌段内,橡胶止水带的鼻梁部分位于结构缝内,橡胶止水带沿隧道的轴向围成封闭环状。在浇筑二次衬砌前,先绑扎二次衬砌结构的内部钢筋,之后台车就位,将止水带的侧翼设置于待浇筑二次衬砌段的端头,之后采用堵头模板封堵台车的两头,进行二次衬砌的浇筑。采用现有的浇筑方法浇筑带有橡胶止水带的二次衬砌时,橡胶止水带需要穿过堵头模板,导致所需的堵头模板数量多、安装难度大、安装耗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二次衬砌浇筑方法在浇筑带有橡胶止水带的二次衬砌时,所需堵头模板的数量多、安装难度大、安装耗时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橡胶止水带的二次衬砌浇筑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橡胶止水带的二次衬砌浇筑方法,包括步骤:S1:绑扎待浇筑的二次衬砌的内部钢筋;S2:台车就位;S3:将橡胶止水带设置于待浇筑的二次衬砌端头;S4:在台车两端安装堵头模板,使所述堵头模板将所述橡胶止水带封堵在待浇筑的二次衬砌内部;S5:使用混凝土浇筑待浇筑的二次衬砌;S6:拆除堵头模板,并将所述橡胶止水带的第二侧翼与鼻梁从二次衬砌中凿出;S7:将所述第二侧翼浇筑进下一节段的二次衬砌。
采用上述的浇筑方法进行带有橡胶止水带的二次衬砌的浇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止水带上下两侧均设置堵头模板,上述浇筑方法所使用的堵头模板的数量仅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堵头模板的一半,减少了安装固定堵头模板的工作量,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堵头模板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数量也相应减少,减少了混凝土漏浆的现象;且上述浇筑方法中的橡胶止水带整体设置于堵头模板的一侧,不用为了避让橡胶止水带而将堵头模板再次进行分割,堵头模板的整体性更好,能够更好地固定堵头模板,从降低了安装与固定堵头模板的难度,由于堵头模板固定良好,能够确保振捣质量。堵头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基本在10MPa以内,能够容易地将橡胶止水带的鼻梁和第二侧翼从混凝土中凿出,以便于后续将第二侧翼浇筑进下一节段的第二衬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4中,先将所述橡胶止水带翻折,再安装所述堵头模板;所述堵头模板安装后,所述橡胶止水带的第二侧翼在发生弯曲后接触并贴在所述堵头模板的内壁上。
第二侧翼贴在堵头模板上能够便于后续凿出橡胶止水带的第二侧翼。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5中浇筑混凝土之后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通过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振捣,能后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提高成型后的二次衬砌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内部钢筋上设置有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用于所述橡胶止水带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80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