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视场高分辨宽波段的物镜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7903.3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0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史国华;徐欣;何益;张欣;王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4;G02B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炳斐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场 分辨 波段 物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视场高分辨宽波段的物镜,包括同光轴设置的十九片球面透镜,所述十九片透镜从物方至像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第十四透镜,第十五透镜,第十六透镜,第十七透镜,第十八透镜,第十九透镜。本物镜相比与之前提出的同类物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成像视场,及更宽的工作波段,可以满足可见光,近红外双光子大视场高分辨成像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视场高分辨宽波段的物镜。
背景技术
显微物镜作为显微镜中的关键器件,将样本以特定的视场,焦距,数值孔径(NA)成像到像面进行观察或探测。受光学成像原理的限制,物镜的视场和分辨率是相互制约的。物镜的数值孔径决定了分辨率,通常NA为0.5的物镜有效成像视场在1mm左右。在一些大样本成像时,往往采取视场拼接的方式,成像通量较低,成像速度慢,如对小鼠全脑切片进行高分辨成像可能需要数十天。为解决此问题,2016年英国Strathclyde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大视场高分辨的物镜Mesolens,该物镜为15片透镜结构,具有0.47NA,6mm物方视场,工作波段在400-700nm[参考文献McConnell,G.et al.eLife 5,e18659(2016).]。在生物成像领域,除可见光照明外,常用双光子成像提升成像深度及成像质量,所需工作波段为800-1000nm,Mesolens无法满足需求。2016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大视场高分辨率的物镜,该物镜为9片透镜结构,具有0.43NA,3.5mm视场,工作波段在910±10nm[参考文献J.N.Stirman,et al.Nat Biotechnol 34(8),857–862(2016).]。该物镜结构简单,且可用于双光子成像,但是工作波段十分有限,仅有30nm,只能用于少量特定标记物的荧光成像,应用场景较窄。中国专利CN108873288提出了一种具有高数值孔径、大视场的物镜结构,该物镜0.75≤NA≤1,从该专利的附图7和9可知该物镜的视场典型值为2.2mm,比起常规物镜有明显提升,然而其视场仍然较小,难以满足大尺度样本成像需求,且工作波段在500-800nm,没有覆盖双光子成像常用波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大视场高分辨宽波段的物镜。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大视场高分辨宽波段的物镜,所述物镜包括同光轴设置的十九片球面透镜,所述十九片透镜从物方至像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第十四透镜,第十五透镜,第十六透镜,第十七透镜,第十八透镜,第十九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成胶合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凹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凹面,第二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凸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凸面;第一透镜面向像方的凹面与第二透镜面向物方的凸面胶合在一起;
所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合成胶合透镜;其中,第三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凹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凸面,第四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凹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平面,第五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平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凸面;第三透镜面向像方的凸面与第四透镜面向物方的凹面胶合在一起,第四透镜面向像方的平面与第五透镜面向物方的平面胶合在一起;
所述第六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凸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组合成胶合透镜,其中第七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凸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凹面,第八透镜面向物方的面为凸面,面向像方的面为凸面;第七透镜面向像方的凹面与第八透镜面向物方的凸面胶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79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肉松面包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X射线自成像几何标定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