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颅内手术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7489.6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5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李午阳;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慧极创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3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 通道 | ||
本发明公开了颅内手术通道,涉及医疗领域,包括放置板,一组所述放置板的下方分别安装有锥形骨架,一组所述放置板的下方分别安装有第一喇叭口,且第一喇叭口的下方设置有直筒架,所述直筒架远离第一喇叭口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喇叭口。本发明能够明显减少建立手术通道过程中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的介入直径使其插入脑组织过程中能够避开绝大多数脑血管和神经,其释放在颅内后,自身的膨胀性使其对周围脑组织进行扩张挤压,并随着时间延长金属温度上升,其径向支撑力逐渐增大,直至扩张到其目标直径,近端大远端小的结构设计相较圆柱形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手术视野便于术者操作,同时也便于手术完毕后通道的取出,减小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为颅内手术通道。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开颅手术中脑组织牵开和手术通道的建立主要依靠脑压板牵开脑组织,打开手术视野,其主要依靠术者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而且牵开脑组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脑血管和神经的破坏,脑牵拉伤成为开颅手术的主要医源性损伤来源,牵开后的脑组织由于潜变特性,扩开的通道容易收缩变小,影响手术操作,脑压板牵开需要较大的股窗来进行手术操作,创伤大,容易感染,病人恢复时间长,给病人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的负担。
现有的脑牵开装置(CN 205145361 U)中提到利用柔性牵开球囊将脑组织牵开一定的大小和长度,然后将塑料筒状脑压板和球囊结合插入已扩开的通道内,支撑脑组织,建立手术通道,实用新型中利用顺应性球囊将脑组织柔性牵开,可是由于脑组织较软且潜变特性球囊回缩后,脑组织回弹明显,扩张的通道无法使脑压板顺利插入,依旧需要硬性的脑压板机械的挤压脑组织,使其通道建立,故柔性牵开脑组织后用硬性脑压板插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有限,且需要器械反复进出脑组织,增加脑组织损伤的几率同时延长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颅内手术通道,以解决现有手术通道对人体损伤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颅内手术通道,包括放置板,一组所述放置板的下方分别安装有锥形骨架,一组所述放置板的下方分别安装有第一喇叭口,且第一喇叭口的下方设置有直筒架,所述直筒架远离第一喇叭口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喇叭口,所述放置板的外壁通过转轴连接有波圈,所述第二喇叭口的外壁通过铰链连接有活动波圈,且活动波圈的外壁安装有透明薄膜,所述直筒架内部设置有回收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明显减少建立手术通道过程中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的介入直径使其插入脑组织过程中能够避开绝大多数脑血管和神经,其释放在颅内后,自身的膨胀性使其对周围脑组织进行扩张挤压,并随着时间延长金属温度上升,其径向支撑力逐渐增大,直至扩张到其目标直径,近端大远端小的结构设计相较圆柱形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手术视野便于术者操作,同时也便于手术完毕后通道的取出,减小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形骨架为近端大远端小的锥桶状结构,且放置板的材质为镍钛合金的弹性材料,所述锥形骨架的外壁包裹有高分子薄膜,所述放置板和锥形骨架构成第一手术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骨架为近端大远端小的锥桶结构能够便于观察,金属骨架提供一定的向外支撑力使通道释放后能够撑开周围柔软的脑组织,由于镍钛金属记忆合金特性,随着释放后温度提升径向支撑力逐渐增大,缓慢的扩张过程中给周围脑组织充足的反应及适应时间,避免急性牵拉损伤脑组织及其周围神经血管,骨架上包覆透明的高分子薄膜,高分子薄膜内外可涂覆亲水涂层以减少与周围脑组织间的摩擦,透明的薄膜可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可及时观察手术通道周围是否有出血点,以便及时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板、第一喇叭口和直筒架构成第二手术通道,所述放置板、第一喇叭口、直筒架和第二喇叭口构成第三手术通道,所述放置板、第一喇叭口、直筒架、第二喇叭口、铰链、透明薄膜和活动波圈构成第四手术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手术通道的设置能够根据不同病人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手术通道,提高手术成功的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慧极创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慧极创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7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