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i-Al-C MAX相涂层及其低温成相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5820.0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1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汪爱英;李忠昌;王振玉;张栋;周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6;C23C14/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i al max 涂层 及其 低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3AlC2MAX相涂层的低温成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Ti‑Al复合靶为溅射靶材,碳氢气体为反应气源,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以500‑1000Hz的频率,5‑10%的占空比,100‑200μs的短脉冲对基体表面溅射得到TiAlx‑C涂层;热处理所述的TiAlx‑C涂层得到Ti3AlC2MAX相涂层,所述的热处理温度为600‑700℃。该方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制备Ti3AlC2MAX相涂层。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方法制得Ti‑Al‑C MAX相涂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Ti3AlC2 MAX相涂层的低温成相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AX相材料是一大类热力学稳定、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层状高性能陶瓷金属材料,通式为Mn+1AXn,其中M位为过渡金属元素,包括Ti、Cr等,A位通常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主族或第四主族元素,如Al、Si等,X位元素为C或N,可以理解为由单层A原子分割的金属碳化物或金属氮化物纳米层状化合物。一般来说,M-X以强的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而M-A依靠相对较弱的金属键结合。这种独特的层状结构和成键方式,使MAX相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异性能,如优异的机械稳定性、高硬度,热震耐受好,强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良好的电导率和热导率,以及自愈合特性和可加工性等。
在通式Mn+1AXn中,n值表示MAX相晶体结构中每两层A原子之间M原子的层数为n+1,目前大多数已知的MAX相材料n值主要有1、2、3,根据n值的不同将MAX相分为211,312,413相。典型的含Al的MAX相材料通过形成保护性Al2O3层而表现出显著的抗高温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最具代表的Ti-Al-C体系和Cr-Al-C体系中又以Ti-Al-C化合物与Al2O3的热膨胀系数相近成为不锈钢、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等基体的合适防护涂层。
但是MAX相材料因较长的c轴和复杂的晶体结构,在合成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扩散系数来分配元素,导致MAX相的合成制备是强烈依赖于温度的,且较低的温度无法满足合成条件,尤其是更高阶的312相与413相,较211相性能提升的同时,也需要更高的合成温度。Ti-Al-C体系中Ti3AlC2常见的块体制备方法,像热压法、等离子体烧结法等,合成的温度都在1200℃以上,而涂层薄膜系统,由于较短的扩散长度,合成的温度虽然能够有所降低,但是以目前制备MAX相涂层的主要技术PVD中的磁控溅射和阴极电弧镀来说,合成温度也在800~1000℃范围内。
MAX相高的制备温度限制了其在温度敏感基体上的应用,如何降低MAX相的制备温度,尤其是更高阶312相的合成,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也是目前MAX相材料的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Ti-Al-C MAX相涂层的低温成相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制备Ti3AlC2 MAX相涂层。
一种Ti3AlC2 MAX相涂层的低温成相制备方法,包括:
(1)以Ti-Al复合靶为溅射靶材,碳氢气体为反应气源,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以500-1000Hz的频率,5-10%的占空比,100-200μs的短脉冲对基体表面溅射得到TiAlx-C涂层;
(2)热处理所述的TiAlx-C涂层得到Ti3AlC2 MAX相涂层,所述的热处理温度为600-7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