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5448.3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亮;汤丽华;任浪涛;徐欣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测定 单宁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单宁酸标准样品工作溶液的制备(2)塔拉单宁溶液的制备(3)塔拉单宁工作溶液的制备(4)塔拉单宁非单宁工作溶液制备。用移液管取滤液2mL,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5)测定及结果计算: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76nm处,以蒸馏水作参比,用1cm比色皿,分别测定工作溶液的吸光度,引入矫正常数p=1.02,将各参数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塔拉单宁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的方法,属于光谱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单宁在制药生化、日化、食品以及精细化工等高科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应用都是单宁与蛋白质、生物碱、多糖结合以及与金属离子络合等化学性质的反映。目前市场上的单宁产品主要有五倍子单宁、塔拉单宁、栗木单宁等,我国是五倍子单宁主要生产国,但五倍子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主要种植于我国的西南方,又因为由于单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市场上供不应求。塔拉单宁与五倍子单宁同属于没食子单宁,主要存在于塔拉果荚,塔拉粉中的单宁含量在50%左右。目前,全国每年可供加工利用的五倍子原料在9000吨左右,而我国每年从秘鲁等南美国家进口的塔拉粉产品超过2万吨,近年来塔拉粉的进口量还在不断增长,目前已超过五倍子成为植物单宁加工的主要原料。塔拉树生命力强,没有五倍子对生长条件要求高,种植范围广,产量大,塔拉单宁与五倍子单宁有相似的结构,工业上可被用来替代五倍子作为生产没食子酸、单宁酸等产品的原料。
单宁酸检测方法很多,有皮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法、气相色谱法等。而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的单宁酸产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HPLC法与气相色谱法虽可检测单宁酸,但至今没有完善的国家标准,测定不同单宁酸产品时,需要对流动相、配比、流速、柱温等条件进行相应的选择。目前,现有的单宁酸的标准测试方法有:紫外法(LY/T1642-2005,GB/T27985-2011)与皮粉法(LY/T1082-2008)。紫外法的测试原理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76nm处,分别测定试样溶液和用铬皮粉吸除单宁酸后的非单宁溶液的吸光度,再将两者差值与单宁酸标准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对比(适用于五倍子单宁)。皮粉法的测试原理为:利用铬皮粉对单宁具的吸附作用,通过称量吸附前后的重量差值,来计算产品中单宁含量,可见该方法得到的是样品中单宁的绝对重量,并不需要单宁标准样品作为对照品。但是目前仍没有制定统一的塔拉单宁含量分析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目前企业大多采用紫外法对塔拉单宁含量进行测定,但由于塔拉单宁与五倍子单宁在化学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传统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所得数值普遍偏低,而皮粉法操作耗时比较长,步骤非常繁琐,对实验人员要求较高。我们通过对传统紫外法和皮粉法进行大量的比较研究,创造性的引入矫正系数,建立了一种利用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的方法,该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可靠、,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并大大缩短了分析测定时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紫外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的方法,测定步骤如下:
(1)单宁酸标准样品及塔拉单宁样品分别用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溶液,再分别稀释后得到浓度为0.1mg/mL的单宁酸标准样品工作溶液、塔拉单宁酸标准样品工作溶液;再配置塔拉单宁非单宁工作溶液;
(2)利用不同单宁含量的水溶液在紫外光谱中的吸光度不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76nm处,分别测定单宁酸标样溶液的吸光度及铬皮粉吸附塔拉单宁溶液前后的吸光度;
(3)引进矫正常数p=1.02,通过公式计算出塔拉单宁含量,从而实现对塔拉单宁含量的测定;
(4)塔拉单宁酸含量以X2(%)表示,按下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报表合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胶粉和沥青相容性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