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湿和光热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0547.2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9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慧;王伟琪;卜钟鸣;袁建红;杨英;丁伟翔;文壮强;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8/167 | 分类号: | F24F8/167;F24F8/108;F24F3/14;F24F13/08;F24F13/28;F25B21/02;F24H9/18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共腾律师事务所 16031 | 代理人: | 姚星 |
地址: | 3114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光热 催化 协同 空气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湿和光热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用于供待净化空气通过的净化管道,所述净化管道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输入端、光催化段、热催化段和输出端,所述光催化段内设置有用于促使空气进行光催化反应的光催化装置,所述热催化段内设有用于促使空气进行热催化反应的热催化装置。本发明具有净化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湿和光热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非常迅速,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逾10亿平米,大量家具、建筑装修材料的使用导致室内挥发性有机物(即VOC)污染十分严重。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人群因室内VOC暴露所致的健康风险十分可观,其中位于前列的数种高风险污染物包括甲醛、苯、二氯苯、丁二烯、乙醛等。大多数VOC具有黏膜刺激性,可对人体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持续刺激,严重影响室内人员健康和工作效率。持续的VOC暴露不仅对人体造成感官刺激,且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此外,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致癌与致畸物质,可能引起包括白血病、肺癌等在内的数种严重疾病,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目前,针对室内的VOC具有多种处理方式,按照基本原理可大致分为吸附、热催化、光催化、等离子放电催化以及复合法等。其中,由于净化材料易再生、降解效率高、反应条件简单,光催化和热催化是两种颇具潜力的净化技术。光催化法是利用光能作为原始驱动力,在光催化剂的促进下VOC分子发生一系列的催化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H2O等产物;热催化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固体催化剂和氧气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光催化技术虽然对降解甲苯、二甲苯等大分子VOC的效果较好,但是可能生成甲醛、乙醛等小分子副产物,从而形成二次污染;热催化技术通常对室内小分子VOC的净化效果较好,但是难以处理大分子VOC(受反应温度限制)。因此,单一的光催化或热催化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光催化技术和热催化技术的局限性,提高对室内空气中VOC的净化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和光热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和光热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除湿和光热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用于供待净化空气通过的净化管道,所述净化管道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输入端、光催化段、热催化段和输出端,所述光催化段内设置有用于促使空气进行光催化反应的光催化装置,所述热催化段内设有用于促使空气进行热催化反应的热催化装置。
可选的,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光催化段之间设置有除湿段,所述除湿段内设有用于对待净化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的第一冷却装置。
可选的,所述除湿段与所述光催化段之间设有预热段,所述预热段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待净化空气的第一加热装置。
可选的,所述除湿段和所述预热段中设有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制冷端和制热端,所述制冷端为所述第一冷却装置,所述制热端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
可选的,所述除湿段与所述预热段之间设有过渡腔室,所述过渡腔室用于抑制所述除湿段与所述预热段之间的热量传递。
可选的,所述过渡腔室中设有至少一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组包括两块沿所述净化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折流板,两块所述折流板上下相对连接于所述净化管道。
可选的,相邻两块所述折流板沿轴向投影至所述净化管道任一横截面的图形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0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