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7060.9 | 申请日: | 2021-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2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刘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H01R13/658;H01R13/6591;H01R13/66;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扁带式 连接 机构 电能 传输 装置 机动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包括公端连接机构和母端连接机构,公端连接机构包括扁带、扁式端子以及与扁带和扁式端子连接的公端外壳,母端连接机构包括双扁带、夹线端子以及与双扁带和夹线端子连接的母端外壳,公端连接机构和母端连接机构通过扁式端子与夹线端子电连接,公端外壳与母端外壳装配连接,形成扁带式连接机构。通过扁带层叠设置,并设置适当的间距,能够有效的降低扁带通电之后对其它零部件造成的电磁干扰,从而达到取消高压充电线束屏蔽层结构,达到减少成本、降低重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新能源电池,使用充电系统来补充能量。充电系统中除了充电座以外,还有与电池系统连接的高压扁带式连接机构,充电线束是电动车高压系统中最重要的单元,传统充电线束采用铜线作为充电线缆,铜线末端连接插接端子,与电池系统电连接。目前的高压扁带式连接机构都是装配结构连接器,具有结构复杂,装配困难,连接器成本高等问题,另外线缆和端子的铜材使用量高,连接加工较复杂,也是高压扁带式连接机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大电流通过高压充电线束时,会对其它零部件产生电磁干扰,为避免这种电磁干扰,需要在高压充电线束外侧增加屏蔽层,这种屏蔽高压充电线束使其成本及重量显著增加。
另外,一般充电系统都会在充电座安装测温结构,在扁带式连接机构上没有设置,但是导通电流是同样的,当扁带式连接机构温度升高时,同样也需要进行监控以及及时停止充电作业,以保护充电线束以及电池系统的安全。
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扩大,充电系统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具有成本优势的扁带式连接机构及电能传输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扁带层叠设置,并设置适当的间距,能够有效的降低扁带通电之后对其它零部件造成的电磁干扰,从而达到取消高压充电线束屏蔽层结构,达到减少成本、降低重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包括公端连接机构和母端连接机构,所述公端连接机构包括扁带、扁式端子以及与所述扁带和所述扁式端子连接的公端外壳,所述母端连接机构包括双扁带、夹线端子以及与所述双扁带和所述夹线端子连接的母端外壳,所述公端连接机构和所述母端连接机构通过所述扁式端子与所述夹线端子电连接,所述公端外壳与所述母端外壳连接,形成所述扁带式连接机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带横截面的长宽比为1:1-120: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扁带横截面的长宽比为1:1-120: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带至少为两根,所述扁带上下叠放,所述公端外壳一体注塑成型在至少部分所述扁带和/或至少部分所述扁式端子之间和/或外周形成绝缘结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带包括第一扁线芯和第一外绝缘层,所述第一外绝缘层部分剥除露出所述第一扁线芯,所述第一外绝缘层端部在所述公端外壳内或与所述公端外壳抵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带包含第一扁线芯,所述第一扁线芯的硬度为8HV-105HV。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带至少为两根,所述扁带上下叠放,所述扁带包含第一扁线芯,两根所述第一扁线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27c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带至少为两根,所述扁带上下叠放,所述扁带包含第一扁线芯,两根所述第一扁线芯之间垂直距离小于等于7c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带至少为两根,所述扁带上下叠放,所述扁带包含第一扁线芯,两根所述第一扁线芯沿层叠方向的重合度为4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70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