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护岸装置及生态护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5539.9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茹;马桂敏;冯水逢;李红桔;王澜;叶运顺;张扬;徐强;王正川;韦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A01G17/00;A01G2/10;A01G22/00;A01G22/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护岸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装置包括若干第一石笼网箱与若干第二石笼网箱,所述若干第二石笼网箱密布在河道的岸边陡坡上,所述若干第一石笼网箱位于沿所述岸边陡坡的坡脚且沿所述河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石笼网箱与所述第二石笼网箱均包括表面遍布网孔的网箱主体,所述网箱主体内填充有块石与卵石,所述网箱主体的表面还扦插有预设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主体由表面包覆有PVC保护层或PE保护层的低碳钢丝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主体的表层还放置有第一植生袋,所述第一植生袋包括植生袋主体以及种植于所述植生袋主体上的植被,所述植生袋主体的表层为无纺布或遮阳网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开口面积为60cm2~100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植物为水翁活枝条和/或垂柳活枝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装置还包括若干第一丁坝与若干第二丁坝,所述第一丁坝的水平截面呈直线形,所述第二丁坝的水平截面呈扇形,所述若干第一丁坝沿所述河道的顺直河段的两侧岸坡间隔设置,所述若干第二丁坝沿所述河道的弯曲河段的凹侧岸坡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丁坝与所述第二丁坝均包括丁坝主体、第二植生袋以及若干仿木桩,所述丁坝主体由天然大块石或毛石堆砌而成,以围设所述第二植生袋,所述若干仿木桩环绕设置在所述丁坝主体的四周,所述第二植生袋包括植生袋主体以及种植于所述植生袋主体上的挺水植物,所述植生袋主体的表层为无纺布或遮阳网编织而成。
8.一种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若干第一石笼网箱与若干第二石笼网箱,所述第一石笼网箱与所述第二石笼网箱均包括表面遍布网孔的网箱主体,所述网箱主体内填充有块石与卵石,所述网箱主体的表面还扦插有预设植物;
将所述若干第二石笼网箱密布在河道的岸边陡坡上,将所述若干第一石笼网箱置于所述岸边陡坡的坡脚上并沿所述河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若干第一丁坝与若干第二丁坝,所述第一丁坝的水平截面呈直线形,所述第二丁坝的水平截面呈扇形;
在所述河道的顺直河段沿两侧岸坡间隔设置所述若干第一丁坝,在所述河道的弯曲河段沿凹侧岸坡间隔设置间隔设置所述若干第二丁坝。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丁坝与所述第二丁坝均包括丁坝主体、第二植生袋以及若干仿木桩,所述丁坝主体由天然大块石或毛石堆砌而成,以围设所述第二植生袋,所述若干仿木桩环绕设置在所述丁坝主体的四周,所述第二植生袋包括植生袋主体以及种植于所述植生袋主体上的挺水植物,所述植生袋主体的表层为无纺布或遮阳网编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55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 下一篇:用于软管调节流量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