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云网场景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使用量证明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5240.3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5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潘凤薇;管章双;庄丽婉;张晨;黄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4L67/10 | 分类号: | H04L67/10;H04L12/14;H04L9/32;G06F16/23;G06F16/27;G06F21/64;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杨 |
地址: | 2111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场景 基于 区块 资源 使用 证明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面向云网场景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使用量证明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下通过部署于云网终端的采集节点获取终端流量数据;基于至少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处理所述终端流量数据,得到聚合数据;以所述聚合数据为输入量,基于区块链得到第一资源使用量证明;本发明一方面有效提升了资源使用量证明原始数据采集的可信度和安全性,为后续资源使用量证明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实现了资源使用量证明过程的透明、完整、可追溯,得到不可篡改的资源使用量证明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云网场景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使用量证明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云网服务场景下,用户与云网服务商直接签订租用合同,按照包年包月付费、按量付费、存储容量等付费模式进行记账,用户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资费结算。这其中云网资源的价格多是由云网服务商进行控制,流量耗费由云网服务商单方面计量并为客户提供账单,云服务资源的资源使用量统计对于用户来说是黑盒模式,从而使得用户在云服务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主性与能动性。
此外,随着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云网服务实时高效的需求,算力逐步向端侧、边缘侧下沉,呈现分布式云态势,多方云网服务商共同为用户服务,用户的服务也需跨云网服务商部署,因此对资源使用量证明的粒度与准确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方参与的前提下,如按照传统的运行模式,即只由平台一方进行数据采集、自动结算,面临着单点故障、隐私泄露、数据篡改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依赖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模式,往往需要资金在多家结算机构流转对账,结算频率往往是月结或年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算成本与时间延迟。
综上所述,在分布式云平台场景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可信采集、云服务资源资源使用量的透明自动化证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采集、资费结算必须多方参与、共同协作,同时还需保证资源使用量账本和交易记录的不可篡改、可追溯性,才能吸引云网服务商与用户积极参与到分布式云平台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云网场景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使用量证明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资源使用量证明的粒度、透明度、准确度不足,单点故障、隐私泄露、数据篡改风险高的缺陷,实现数据采集可信,可追溯、不可篡改的资源使用量证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云网场景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使用量证明方法,应用于云网平台端,包括:
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下通过部署于云网终端的采集节点获取终端流量数据;
基于至少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处理所述终端流量数据,得到聚合数据;
以所述聚合数据为输入量,基于区块链得到第一资源使用量证明;
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证明是所述区块链的网络节点以所述聚合数据为输入量,运行第一智能合约达成共识并在区块链网络上广播的云网终端资源使用量证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云网场景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使用量证明方法,所述基于至少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处理所述终端流量数据,得到聚合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云网资源数据;所述云网资源数据是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基于相同的逻辑,利用P2P网络和密码学套件,独立处理得到的数据,包括闲置资源情况数据、网络质量情况数据、资源使用情况数据、资源使用时间数据以及应用运行情况数据中的任一者或任多者组合;
验证处理所述云网资源数据,进行门限签名后得到聚合数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云网场景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使用量证明方法,在所述以所述聚合数据为输入量,基于区块链得到第一资源使用量证明的步骤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证明满足预设条件,基于所述区块链得到第二资源使用量证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未经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5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