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消化罐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2002.7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润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天诚欣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66 | 代理人: | 张浠娟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消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消化罐,包括:罐体,设有进泥口、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放口;罐盖,覆盖于所述罐体的顶部,在所述罐体上方围成气体空间,并设有沼气输送口;固液分离器,悬设于所述罐体内空间的上段,且底部连接所述污泥排放口;气液分离器,悬设于所述所述罐体内空间的液面处,且排气口连通所述气体空间,进料口连接所述固液分离器的顶部,排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射流搅拌器,悬设于所述罐体内空间的下段,且包括多个喷头,每个所述喷头均斜向下设置,所述喷头的射流以能冲击到所述罐体的底部死角为准。本发明可以对底部污泥进行搅拌,且能防止罐体死角堆积污泥,大大提升了搅拌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泥消化罐。
【背景技术】
污泥消化罐是污水厂厌氧污泥消化反应的重要容器,消化罐的运行不仅依赖生物反应过程,其形状和内部搅拌也非常重要。
在公开号为“CN208667263U”的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其公开了一种污泥消化罐的结构,其上部的侧壁具有一回流污泥布泥口,其顶端具有一沼气输送管,其内具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一固液分离器和至少一气液分离器(可以根据消化污泥量,设置1-6个固液分离器,1-3个气液分离器),其侧壁还具有连通气液分离器的一出水管和连通固液分离器的一污泥排放管,固液分离器之下设有一第二射频搅拌器;污泥消化罐4内回流污泥布泥口的下部的区域为污泥消化反应区,污泥消化罐内的物料的液面与污泥消化罐的顶壁之间的区域为沼气缓冲区;该第二射频搅拌器具有6至40路射流喷嘴,可实现进液15~18倍搅拌量,污泥消化罐混合液混合一次时间1~2小时;沼气输送管上设有一沼气压力调节阀,污泥排放管上设有一消化污泥排放阀;但由于其仅在固液分离器之下设置一射频搅拌器,因此该污泥消化罐的搅拌功能欠佳,无法对底部污泥进行搅拌,罐体死角容易堆积污泥。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消化罐,可以对底部污泥进行搅拌,且能防止罐体死角堆积污泥,大大提升了搅拌功能。
为达到前述新型之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消化罐,包括:
罐体,设有进泥口、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放口,且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泥口、所述污泥排放口和所述进水口所处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
罐盖,覆盖于所述罐体的顶部,在所述罐体上方围成气体空间,并设有沼气输送口;
固液分离器,悬设于所述罐体内空间的上段,且底部连接所述污泥排放口;
气液分离器,悬设于所述所述罐体内空间的液面处,且排气口连通所述气体空间,进料口连接所述固液分离器的顶部,排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
射流搅拌器,悬设于所述罐体内空间的下段,且包括多个喷头,每个所述喷头均斜向下设置,所述喷头的射流以能冲击到所述罐体的底部死角为准。
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内筒,竖直悬设于所述罐体之中段且上下通透,,并位于液面之下,将罐体内空间分隔为内向下循环区域、外向上循环区域、下换向过渡区域和上换向过渡区域,且所述内向下循环区域和所述外向上循环区域分别位于所述循环内筒的内部和外部,所述下换向过渡区域位于所述循环内筒的下部,并分别连通所述内向下循环区域和所述外向上循环区域,所述上换向过渡区域位于所述循环内筒的上部,并分别连通所述外向上循环区域和所述内向下循环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内筒的侧壁设有进泥孔,所述进泥孔通过一根进泥管连接所述进泥口,且所述进泥管的端部还伸入所述循环内筒的内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打碎网,边缘连接于所述循环内筒的内壁之中段,且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进水口,并低于所述进泥管的内端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打碎网,内圈连接于所述循环内筒的外壁之上段,外圈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润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润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