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常行为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1287.2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7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鸿;崔大勇;张凯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Q30/06;G06Q50/30;G06K9/00;H04W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常 行为 监控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网约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常行为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根据目标用户的目标车辆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目标车辆上传的数据或目标用户对接收到的待处理信息的响应结果,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其中,异常行为可以是司机挂机行为。通过对司机挂机行为进行监测,可以避免因司机挂机行为导致浪费网约车平台资源的问题,提高网约车平台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约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常行为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网约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乘车用户通过终端上的打车应用软件在线上进行网约车辆下单,由司机通过网约车辆的车载终端进行线上接单后,再根据订单信息进行接驾。网约车为乘车用户和司机节约大量时间成本、沟通成本和资源消耗等。网约车的发展改变了营运车辆的传统运营方式,使得营运车辆的运行和管理更加智能化。
乘车用户可以通过网约车平台进行打车。网约车平台一般对司机具有一定的行为准则要求。
然而,部分司机为了满足在线时长要求,存在利用网约车平台漏洞、故意使用作弊手段进行挂机等行为。这类行为往往占用网约车平台资源却不真正为乘车用户提供服务,造成平台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常行为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减少因网约车平台中部分司机故意挂机行为导致浪费平台资源的现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常行为监控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
通过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车辆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根据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所述数据为用于检测司机是否在目标车辆内的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接收到的待处理信息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车辆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车辆和所述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车辆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
若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超过设定距离阈值,且第一时长达到设定时长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账户存在异常行为;所述第一时长指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超过设定距离阈值的时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或组合:
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车内图像;
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驾驶位压力数据;
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驾驶位温度数据;
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开关车门的动作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车辆上传的车内图像;
若所述车内图像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则每间隔设定时间获取一次目标车辆上传的车内图像;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车内图像中不包含人脸,或所述车内图像中包含的人脸特征与所述目标账户的注册用户的人脸特征不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12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