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储层分层取水梯级利用装置与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60724.9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翟志祥;侯涛;田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能联建地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8 | 分类号: | E03B3/08;F24T10/20;B01D29/33;B01D3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张瑞刚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储层 分层 取水 梯级 利用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储层分层取水梯级利用装置,包括滤水管,所述滤水管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组件,所述滤水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一端与滤水管的内侧活动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测井仪主体,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线缆,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外侧铰接有转轴。该热储层分层取水梯级利用装置与使用方法,通过驱动组件与活动组件的配合,使驱动组件在降下通电后,可带动活动组件上下活动,而通过或者与滤水管的配合,从而能够收取不同地层的水源,最大化储层的利用效率,可以对出砂问题段直接进行关闭,具有处理问题简单、来达到储层利用率高,以及极大的经济价值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供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储层分层取水梯级利用装置与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以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这些热量通过地层热传导,源源不断的由下部高温岩层向上部低温岩层传递,储量巨大且可再生,目前地热能从利用形态上可划分成,水热型地热(水源)与干热岩(地源)两种。
对于探采结合井,若想取得每一个地层的含水特性、水位参数,往往需要对套管进行射孔、抽回水试验,水泥封固该井段,钻穿水泥塞,另外某地层射孔,循环往复,如中国发明CN 112727404 A提出的一种中深层地热井保温取水结构,通过利用螺栓403将泵管42与保温钢套1相接,而后在泵管42的周侧上侧箍设两瓣扣环401,利用螺栓403将扣环401箍紧,扣环401的两端对应支撑在深水井的井口处,以实现上千米取水结构的安装装配,并确保抽水泵41浸没于水中,在启动抽水泵41抽水时便可顺利进行抽水作业,但该中深层地热井保温取水结构,在取水的过程中并不便于对不同深度地层的水进行抽取,故而提出一种热储层分层取水梯级利用装置与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储层分层取水梯级利用装置与使用方法,具备利用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储层分层取水梯级利用装置,包括滤水管,所述滤水管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组件,所述滤水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
所述活动组件包括一端与滤水管的内侧活动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测井仪主体,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线缆,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外侧铰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滚动轮,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高清摄像头,所述内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滤水管内部的卡接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端与线缆的顶部贴合的强磁激发器。
进一步,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外侧开设有一端位于转轴顶部的喷水口,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外侧开设有一端位于转轴内侧的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测井仪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轨,顶部所述转轴的内侧铰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滑轨内侧的滑块,且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一端与内管的内侧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滤水管内部的卡块,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固定块与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规格与连接杆的规格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卡块为三角形,所述滤水管的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规格与卡块的规格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滤水管与内管的内壁均开设有规格相匹配的滤水孔,所述滤水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卡块与连接杆均为电控制磁性块,所述内管为轻型pe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能联建地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中能联建地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