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业高效率自动化诱虫杀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0606.8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7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华;李素改;马小红;刘玉红;白鑫鑫;贾喜欢;闫志轩;葛小兵;刘彦彬;严小娟;黄恒;关瑞娜;赵文杰;王晓丽;杨惠菊;赵鹏霄;张晓瑞;王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
主分类号: | A01M1/22 | 分类号: | A01M1/22;A01M1/08;A01M1/02;A01M7/00;A01M1/20;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2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业 高效率 自动化 杀虫 装置 | ||
1.一种林业高效率自动化诱虫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信号接收器(2)、摄像探头(3)、履带(4)、支撑臂(5)、喷头(6)、伸缩臂(7)、振动电机(8)、电击板(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通管(12)、底座(13)、吸风机(14)、照明灯(15)、紫外灯(16)、第三通孔(17)、通风口(18)、格栅(19)、注液口(20)、储液箱(21)、水泵(22)、高温箱(23)、搅拌箱(24)、转动电机(25)、钢带(26)、传动轮(27)、搅拌轴(28)、转动轴(29)、搅拌叶片(30)、出料口(31)、蓄电池(32),所述外壳(1)上端设有信号接收器(2),所述信号接收器(2)前端设有摄像探头(3),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履带(4),所述外壳(1)前方侧端设有支撑臂(5),所述支撑臂(5)远离外壳(1)一端设有喷头(6),所述外壳(1)侧端设有伸缩臂(7),所述伸缩臂(7)位于外壳(1)内部一端设有振动电机(8),所述伸缩臂(7)另一端设有电击板(9),所述电击板(9)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0)多个,所述电击板(9)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外壳(1)后端上表面设有通管(12)、注液口(20),所述通管(12)顶端设有底座(13),所述底座(13)位于外壳(1)内部一端设有吸风机(14),所述底座(13)上端设有照明灯(15)、紫外灯(16),所述底座(13)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三通孔(17),所述底座(13)上表面侧端设有通风口(18),所述底座(13)上端边缘设有格栅(19)多个,所述注液口(20)下端设有储液箱(21),所述储液箱(21)下端设有水泵(22),所述通管(12)下端设有高温箱(23),所述高温箱(23)下端设有搅拌箱(24),所述搅拌箱(24)侧端设有转动电机(25),所述转动电机(25)下端设有钢带(26),所述钢带(26)远离转动电机(25)一端设有传动轮(27),所述传动轮(27)上端位于搅拌箱(24)内部一侧设有搅拌轴(28),所述搅拌轴(28)外表面设有转动轴(29),所述转动轴(29)远离搅拌轴(28)一侧设有搅拌叶片(30),所述搅拌箱(24)底端设有出料口(31),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蓄电池(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高效率自动化诱虫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端与信号接收器(2)固定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2)前端与摄像探头(3)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下端与履带(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高效率自动化诱虫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方侧端与支撑臂(5)轴承连接,所述支撑臂(5)远离外壳(1)一端与喷头(6)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侧端与伸缩臂(7)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臂(5)、喷头(6)与储液箱(21)贯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高效率自动化诱虫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7)位于外壳(1)内部一端与振动电机(8)电性连接,所述伸缩臂(7)另一端与电击板(9)转动连接,所述电击板(9)上表面与第一通孔(10)贯通连接,所述电击板(9)为漏斗状,所述电击板(9)与蓄电池(32)电性连接,所述电击板(9)、伸缩臂(7)与高温箱(23)贯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高效率自动化诱虫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击板(9)上表面中部与第二通孔(11)贯通连接,所述外壳(1)后端上表面与通管(12)、注液口(20)贯通连接,所述通管(12)顶端与底座(13)贯通连接,所述底座(13)位于外壳(1)内部一端与吸风机(14)贯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高效率自动化诱虫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上端与照明灯(15)、紫外灯(16)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3)上表面中部与第三通孔(17)贯通连接,所述通管(12)与第三通孔(17)贯通连接,所述吸风机(14)与通风口(18)贯通连接,所述所述底座(13)为漏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未经舞阳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6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