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用牵引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9491.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4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F27/02 | 分类号: | H01F27/02;H01F27/08;H01F27/20;H01F27/4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雷钞 |
地址: | 4022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通用 牵引 变压器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配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牵引变压器,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变压器主体、散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温控装置,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壳外部的抽风机,外壳上设置将外壳内腔与抽风机连通的排风孔,外壳上设置控制排风孔打开/关闭的电磁阀,外壳的底板内设置将外壳内腔与外壳外部空间连通的进气道,冷却装置包括制冷机和冷气管,温控装置用于根据变压器主体的温度来控制电磁阀打开/关闭排风孔和控制经由冷气管流入外壳内腔的冷气的流量大小。本方案通过温控装置来切换风冷降温和冷气降温的方式对变压器主体进行散热降温,达到节能和高效降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牵引变压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轨道交通正日益成为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基本实现全面电气化,牵引变压器作为高铁弓网系统电能传输的核心,主要用来把接触网上取得的25KV高压电压变换为供给牵引电机及其他电机、电器工作所适合的电压,因此牵引变压器是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关键部件。
干式牵引变压器的体积相对较小,便于在轨道列车上安装,现在较多的轨道列车采用的是干式牵引变压器,从结构上看,干式牵引变压器主要也是由绕在共同铁芯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组成,由于轨道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电流变化较大,导致牵引变压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对牵引变压器进行散热和降温,可能会造成牵引变压器的损坏,严重时甚至引起轨道列车火灾。现有对牵引变压器进行散热和降温的方式通常单独采用风冷降温或单独采用冷气降温,单独采用风冷降温的效果不理想,单独采用冷气降温时,当变压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制冷设备还在继续耗电制冷,不利于节能环保和根据变压器温度适时调整冷却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降温功能的轨道交通用牵引变压器,以防止牵引变压器温度过高引起的车辆火灾等险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交通用牵引变压器,包括外壳、变压器主体、散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温控装置;所述外壳呈封闭的箱体,所述变压器主体位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的抽风机,外壳上设置将外壳内腔与所述抽风机连通的排风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控制所述排风孔打开/关闭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外接电源,所述外壳的底板内设置将外壳内腔与外壳外部空间连通的进气道;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制冷机和将所述制冷机产生的冷气导入所述外壳内的冷气管;
所述温控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主体的温度来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关闭所述排风孔和控制经由所述冷气管流入所述外壳内的冷气的流量大小。
本发明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变压器正常工作温度不高时,温控装置控制电磁阀将排风孔打开,运行抽风机对外壳内腔抽气以对变压器主体进行风冷散热,抽风机抽气时外壳外部空气由进气道进入外壳内,当变压器主体发热增大风冷不能使变压器主体温度下降时,变压器主体温度升高,当温控装置检测到变压器主体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温控装置控制电磁阀关闭排风孔并控制冷气经由冷气管进入外壳内对变压器主体进行冷气降温,经过热交换后的冷气由进气道排出外壳外部,当经冷气降温使变压器主体的温度下降到达一定范围时,温控装置控制冷气停止经冷气管进入外壳内,并控制电磁阀打开排风孔使抽风机抽气对变压器主体进行风冷降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基础方案通过温控装置来切换风冷降温和冷气降温的方式对变压器主体进行散热降温,在变压器主体发热量不大时进行风冷降温,在变压器主体发热量较大时进行冷气降温,由于风冷降温时抽风机消耗的电能远小于制冷机制冷时消耗的电能,与单纯采用风冷降温方式相比,本基础方案提高了降温效率,与单纯采用冷气降温相比,本基础方案的风冷与冷气结合的降温方式节约了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9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光伏组件和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