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58577.1 申请日: 2021-09-30
公开(公告)号: CN113860507B 公开(公告)日: 2022-11-25
发明(设计)人: 李启蒙;王国祥;张新厚;韩睿明;刘金娥;陈焱山;许晓光;陈赟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孙斌
地址: 210046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城市 河道 良性 生态系统 构建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阶段:水生植物恢复阶段、生态系统构建阶段、以及生态调控阶段,其中水生植物恢复针对先锋种定植所形成的单一群落,通过“林窗”干扰补种不同类型的沉水植物提升沉水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完善,需要构建结构合理的食物网链,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的投放;通过综合完善生物群落组成、形成生物群落与水体环境的双向反馈协调,从而达到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实现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恢复的目的。生态系统稳定后整体植被覆盖率超过40%,透明度稳定维持在0.80m以上,河道水质清澈、鱼翔浅底,水面的景观效应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污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染排放导致城市河道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城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逐渐丧失了自净能力,水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水生植物经过自身直接吸收、附着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及沉降,可遏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抑制藻类生长,起到降低营养盐负荷的作用。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或抗冲击能力与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由于水生植物存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对于水生植物恢复而言,在初期先锋种定植并稳定生长之后,常常形成的是单一群落,群落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生态系统的长期良性运行。在进行水生植物种植时需尤其注意其空间镶嵌性和时间镶嵌性并进行合理搭配。

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是长期维持水质的根本。良性生态系统的构建要遵循生态学原则、景观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经济型原则,以恢复生态学为基础,稳态转换理论为指导,生物操纵为方向,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进行多技术的集成。因此,需要以生态系统中完整的食物网链为基础,从初级生产者到水体最高消费者,充分利用食物链摄取原理和生物间相生相克关系,构建健康的生物群落结构,从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使水体水质长久维持较好的状态。综合完善生物群落组成、形成生物群落与水体环境的双向反馈协调,其中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类数量均衡协调,同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从而达到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实现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恢复的目的。

在良性生态系统构建之后,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管理。由于沉水植物顶冠扩展增加了群丛的郁闭度,不利于群落多样性的形成。同时,沉水植物的过度生长过于旺盛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例如溶解氧降低,释放大量营养盐,加速沼泽化等。因此,通过生态调控方法合理控制沉水植物生长有助于良性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通过综合措施构建良性水生生态系统,针对静水湖湾和城市断头支浜,确保各群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生态平衡状态,逐步使水体能进入良性生态循环,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空间系统,构建生态健康的城市河道,通过构建良性生态系统,大幅提高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水质持续达标。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光补偿点低、净化效果好、耐污能力强、景观观赏价值高且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灾难的沉水植物作为先锋种;

(2)浅水区域覆泥种植浮叶植物,对于有底泥的水域,水深在50~100cm内的浅水区域可直接种植;深水区域浮叶植物种植时,采用“悬缸”种植以促进其定植,缩短基底与水面的距离;

(3)在近岸种植漂浮植物,使用柔网进行围格;

(4)针对先锋种定植所形成的单一群落通过“林窗”干扰补种不同类型的沉水植物提升沉水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终构成莲座型沉水植物、冠层型沉水植物、直立型沉水植物的混合群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8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